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于2014年在西江封开段进行了8个月的渔获物调查,采集了526尾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赤眼鳟生长、死亡参数,并分析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赤眼鳟体长-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参数a=0.028 8,b=2.858 2。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渐近体长L_(inf)=74 cm,生长系数K=0.1,自然死亡系数M=0.19,总死亡系数Z=1.51,捕捞死亡系数F=1.32,开发率E=0.88。渔业资源量分析显示,2014年西江封开段赤眼鳟资源量为2 234 652尾、428.558 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 per recruit, YPR)模型分析显示,当前赤眼鳟首次开捕体长为12.3 cm,F为1.32,YPR为1.89 g;当首次开捕体长调整为27.8 cm、F调整为0.45时,可获得YPR 7.76 g。当前赤眼鳟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开捕体长设为27.8 cm,将捕捞强度降至0.45。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于2014年在西江封开段进行了8个月的渔获物调查,采集了526尾赤眼鳟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的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赤眼鳟生长、死亡参数,并分析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赤眼鳟体长-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参数a=0.028 8,b=2.858 2。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渐近体长Linf=74 cm,生长系数K=0.1,自然死亡系数M=0.19,总死亡系数Z=1.51,捕捞死亡系数F=1.32,开发率E=0.88。渔业资源量分析显示,2014年西江封开段赤眼鳟资源量为2 234 652尾、428.558 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Yield per recruit, YPR) 模型分析显示,当前赤眼鳟首次开捕体长为12.3 cm,F为1.32,YPR为1.89 g;当首次开捕体长调整为27.8 cm、F调整为0.45时,可获得YPR 7.76 g。当前赤眼鳟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开捕体长设为27.8 cm,将捕捞强度降至0.45。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鱼类胰α-淀粉酶基因5'端调控序列转录因子差异与鱼类食性分化之间的关系。通过PCR克隆测序和查询NCBI数据库,获得32种鱼类胰α淀粉酶基因5'端824 bp序列,并对鱼类胰α淀粉酶基因5'端序列进行转录因子和系统发育分析。按不同的营养类型将鱼类分为杂食性、植食性和肉食性,通过百分比相似性分析不同食性鱼类的胰α淀粉酶基因转录因子的组成差异以及转录因子与鱼类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食性鱼类的胰α-淀粉酶基因5'端序列存在转录因子种类差异,植食性-肉食性鱼类差异主要体现在E47、C/EBPalpha、NF-Y和Pax-2,植食性-杂食性差异主要体现在deltaEF1、MyoD、NF-Y、AREB6和Pax-2,杂食性-肉食性差异主要体现在GATA-1、SRY、MyoD、HFH-8、AREB6、Pax-2、STAT5A和AP-1。系统发育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学大体相符,相同食性的鱼类并没有聚为一类。鱼类胰α-淀粉酶基因5'端调控序列中与食性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有E47、C/EBPalpha、NF-Y、Pax-2、deltaEF1、MyoD、AREB6、GATA-1、SRY、HFH-8、STAT5A和AP-1;胰α-淀粉酶基因5'端序列的转录因子与鱼类食性分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红水河岩滩水库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梯级开发下渔业资源变化情况,2015年9月采用分裂波束鱼探仪EY60(120 kHz,250 W)对红水河岩滩水库库区及上游江段鱼类资源进行声学调查,并结合渔获物统计和地理统计分析对鱼类时空分布进行分析,评估鱼类资源量。结果显示整个调查区域的鱼类资源密度为(0.53±2.11)尾·m~(-2)(±SD),从水坝上游至库区呈增长趋势,鱼类资源密度水平分布与水深无显著相关关系。垂直分布方面,鱼类主要分布在30 m以内水层;不同大小个体对水深有一定的选择性,小个体鱼类(10 cm)约86.2%分布在30 m水层之内;大个体(30 cm)有44.7%分布在40 m以下水层。基于鱼类分布GIS建模,估算调查区域鱼类资源量为6.57×10~7尾。  相似文献   
5.
淡水湖泊和水库底部沉积物产生的甲烷(CH_4)常以气泡方式从水中逸出,由于气泡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 TS)分布范围与鱼类目标强度高度重合,导致信号误判而影响数据处理。2017年7月,使用分裂波束渔探仪Simrad EY60(120 kHz, 200 W)在北江水系乐昌峡水库进行声学探测,研究不同航速下的信号类别,为水下气体跟踪、温室气体释放通量、水体底质演变及渔业资源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气泡(多数)和鱼类(少数)为乐昌峡水库主要声学散射体,与鱼类信号的随机性相比,气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直上升且水平位移较小,气泡与鱼类在相对游泳速度、垂直方向变化、目标轨迹的垂直变化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气泡在水中的平均上升速度为23.95 cm/s, 95%置信区间为23.17~24.74 cm/s;平均气泡目标强度为-60.09 dB,分布范围为-73.82~-33.29 dB,半径范围0.20~21.65 mm;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减慢,半径逐渐减小,与水深呈显著相关关系(r=0.99,P0.01)。船速3 km/h,回波图能清晰分辨气泡和鱼体信号,可作为目标运动轨迹识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氮和磷营养盐对广东鲂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磷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和硝酸盐对广东鲂仔鱼进行毒性试验,分析氮和磷营养盐对广东鲂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当磷酸盐浓度高于0.4 mg/L、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07 mg/L、氨氮浓度高于0.15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广东鲂仔鱼的致死作用逐渐增大.当硝酸盐浓度为0— 22 mg/L时,对广东鲂仔鱼的致死作用不明显,在0— 22 mg/L浓度范围内广东鲂仔鱼的致死率不会随着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高氮磷营养盐浓度会影响广东鲂仔鱼的存活.  相似文献   
7.
西江广东肇庆段赤眼鳟的年龄鉴定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5月~6月和2008年5月在珠江的干流西江广东肇庆段采用刺网捕捞赤眼鳟(Spualiobarbuscu卜riculus)标本296尾。采集赤眼鳟的鳞片材料进行年轮特征观察研究,并对赤眼鳟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中3龄、4龄赤眼鳟占优势。3龄前体长的相对增长率较大,3龄以后生长缓慢。赤眼鳟体质量生长曲线拐点为8龄,应属衰老拐点。总死亡系数z:0.3379,自然死亡系数M=0.1936,捕捞死亡系数F=0.1443,开发率为E=0.427。为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允许捕捞体长应不小于230mm,体质量不小于220g。  相似文献   
8.

通过环境DNA技术 (Environmental DNA, eDNA) 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探索珠江中下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途径。2023年2月在珠江中下游设置了桂平、藤县、封开、德庆、肇庆和九江共6个采样点,通过水样采集及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及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等流程检测鱼类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共检测出30种鱼类,隶属于4目10科27属,其中土著鱼类26种,外来种4种。较已有传统调查数据新检出2种鱼类:美丽沙鳅 (Botia pulchra) 和齐氏罗非鱼 (Oceochromis zillii)。鱼类优势种为子陵吻鰕虎鱼 (Rhinogobius giurinus)、瓦氏黄颡鱼 (Pelteobagrus vachellii)、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 (O. nilotica)、齐氏罗非鱼、南方波鱼 (Rasbora steineri) 和鲤 (Cyprinus carpio)。根据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eDNA检测九江和桂平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最高,藤县的最低。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eDNA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的多样性及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可将eDNA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的鱼类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和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获得长度为168 bp的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和2063 bp的5'侧翼序列。将草鱼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与已知几种鱼类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比对,相似度为68%~86%。将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其转录起始区域及转录起始位点( TSS);在TSS上游30 bp处有1个TATA-box,-58 bp处有CCAAT-box;在5'侧翼序列中还发现有GATA-1、OCT-1、GR、HNF-3、AP1和SP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食性鱼类α-淀粉酶基因侧翼序列的差异、鱼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功能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9—2020年珠江中下游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种群调查数据,对其群体结构和生长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草鱼种群个体体长介于103~665 mm,平均体长为 (347.89±96.73) mm;体质量介于21.4~6 650.0 g,平均体质量为 (986.87±842.96) g。草鱼种群年龄结构为0+~5+龄,优势年龄组为1+、2+和3+龄,占样本总数的92.8%。草鱼体长 (L) 和体质量 (W) 呈显著幂函数关系,为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1187 mm,k=0.128,t0=−0.282,W=31 344.51 g,生长特征指数φ=5.26,生长拐点年龄为8.29。总死亡系数Z=0.58,自然死亡系数M=0.29,捕捞死亡系数F=0.29,开发率E=0.5。草鱼雌雄个体数的比例为1.07∶1,性腺成熟度以Ⅱ期为主,相对繁殖力为46.28 粒·g−1。与历史资料相比发现,草鱼生长性能下降,种群呈现小型化,繁殖力下降,为促进珠江中下游草鱼资源的恢复,建议降低捕捞强度,开捕体长应大于791 mm,体质量应大于9 279.11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