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害防治问题日益凸现,掌握正确使用渔药的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湖北、江苏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湖北、江苏两省的8个团头鲂主养区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和药敏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在致病力和耐药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溶素基因(aer)、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溶血素基因(hly)、抗金属蛋白酶基因(ast)、肠毒素基因(alt)在各菌株中的携带率分别为100%(8/8)、75%(6/8)、87.5%(7/8)、100%(8/8)、75%(6/8),仅E6、X22分别缺少ahp、alt基因和ahp、hly、alt基因;6株均携带上述5个毒力基因的菌株,其中有5株菌的溶血价和溶蛋白效价均达到最高的1:128,W25为1:128、1:64,E6和X22分别是1:64和1:64、1:32和1:64;上述6株菌的LD50值在5.0×105~1.0×106 cfu/mL之间,E6和X22的LD50值分别为2.4×106 cfu/mL和4.0×106 cfu/mL;不同地区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孢头菌素类、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高度不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江苏省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四环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湖北省的分离株,而湖北省分离株对新生霉素的耐药性要高于江苏省的分离菌株。可以得出,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耐药性方面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氰戊菊酯对草鱼肝微粒体CYP3A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设计1.2、6.0、12.0μg/L 3个氰戊菊酯质量浓度组,1个空白对照组,1个恩诺沙星阳性对照组,进行氰戊菊酯对草鱼肝微粒体CYP3A活性影响及草鱼CYP3A活性的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CYP3A存在于肝脏、鳃、肾脏、脾、肠、脑组织中,其中肝脏中活性最高;氰戊菊酯能显著抑制CYP3A的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但抑制趋势减弱,3 d内趋势最强,各试验浓度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建议临床用药,尤其是联合用药、多次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氰戊菊酯对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从人工养殖的斑点叉尾蛔患病鱼体上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wtonas hydrophila)的4个菌株对盐酸多西环素耐药性获得与消失的速率。结果表明:以25℃条件下培养72h为1代,在含有盐酸多西环素的药物培养基中连续传代9次后,盐酸多西环素对A.hydrophila的最小抑制菌浓度(MIC)上升了31倍,MIC由0.05mg/L上升至1.56mg/L;而将已经获得高耐药性的菌株以穿刺法接种在不合药物的BHI(Difco)琼脂培养基中,以4℃条件下保存20d为1代,连续传代5次,供试菌株的耐药性呈现逐渐消失的趋势,至第5次传代后,其MIC由1.56mg/L下降至0.10mg/L。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由于可以导致人的腹泻而引起医学工作者的注意,后被发现其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对水产动物、畜禽和人类均有致病性,是一种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这一  相似文献   
6.
人工诱导红螯螯虾同步产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重50~72g的雌虾每尾滴加70μL1%的JHA-ZR515,15d后产卵率平均为425%,比对照组的325%高。采用去除单侧或双侧眼柄方法,其产卵率平均分别为32%和325%,同时亲虾易死亡。  相似文献   
7.
呋喃唑酮对饲养水及草鱼体表粘液中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饲养水中泼洒不同浓度(0.2mg/L、0.5mg/L和1.0mg/L)的呋喃唑酮后,研究了饲养水及草鱼体表粘液中好氧与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及组成变化。结果表明:用药前,饲养水及粘液中的菌群主要有Aeromonas、Enterobacteriaceae、Vibrio、Flavobacterium、Acinetobacter、Pseudomonas、Corynebacterium、Staphylococus和Bacilus,此外,水体中还检测到Micrococus和Alcaligenes。水体及粘液中的细菌数量在用药后12h或24h时降至最低,在48h或96h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用药后,水体及粘液中的优势菌群未发生改变,但Flavobacterium的比例显著增加,Aeromonas、Vibrio和Enterobacteriaceae明显减少,Pseudomonas和Acinetobacter则未能检测到,其他各类群的比例也有一定的变化。菌群的变化速度与用药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从1985年起,我们在毕家冲水库进行了鱼猪鸡综合生产技术的试验。几年的实践证明,收到了明显的效益。试验前该库最高产量亩平只有25公斤。而通过试验的1985年鲜鱼产量亩平达180.63公斤,1986年平均亩产250.3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382.5公斤,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试验条件毕家冲水库属小二型水库。该库坝高7米,总库容17万立方米,养鱼面积30亩,平均水深3.2米,光照条件较好。为了解决水库的鱼种来源,利用水库上游的空坪新开7亩鱼种池,在水库上游的左侧荒地建鸡舍400平方米,在水库上游的右侧建猪舍80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中国家,养鱼饲料不足,价格昂贵是限制渔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即使发达国家采用颗粒饲料养鱼,由于能源紧张,所耗费用可高达总开支的50%以上,因此,许多养殖方法不宜直接搬用。采用中国传统的粪肥养鱼法虽可提高发展中国家农村低产池塘的鱼产量,但是将人、畜粪作为养鱼肥料施入池塘似有些不足,对人粪主要是人们能否采纳以及病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氰戊菊酯对鲤科鱼类致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统计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胚胎致畸率,研究了氰戊菊酯对鱼类的致突变效应。结果显示:氰戊菊酯对1龄草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60.62μg/L;1.2μg/L以上的氰戊菊酯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以及总核异常率,三者的变化趋势均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明氰戊菊酯对草鱼染色体畸变有明显影响。在2~32μg/L的氰戊菊酯中,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升高、出膜率降低、80%胚胎出膜时间延长,仔鱼畸形率升高,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有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