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20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制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比例分别为0%、10%、20%、30%的4组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200 d后,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部分鱼粉对网箱养殖俄罗斯鲟生长和鱼体组织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比例的升高,俄罗斯鲟的末重、增重、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先上升后下降,饲料系数先降低后升高,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2)实验结束时,俄罗斯鲟肌肉、肝脏和鱼鳔的氟浓度低于检测限,但鳃、皮、脊骨和背骨呈现剂量浓度效应,各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在俄罗斯鲟饲料中加入10%比例的南极磷虾粉时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和较低的组织氟累积。  相似文献   
2.
研究超低温(-196℃)冷冻保存对大黄鱼(Pseudosiaena crocea)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大黄鱼精子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大黄鱼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内GR活性从(4.42±0.29)U·L-1增加到(58.93±2.26)U·L-1(P<0.05);其它几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总ATP酶、CK、SDH的活性分别从冻前的(60.16±5.88)U·mL-1、(11.91±0.76)U·mL-1和(51±2.16)U·mL-1下降到(3.54±0.37)U·mL-1、(10.22±0.32)U·mL-1和(31.5±2.08)U·mL-1;LDH、SOD和CAT活性从冻前的(7 806.44±110.11)U·L-1、(42.65±1.56)U·mL-1和(119.91±8.10)U·mL-1下降到(2 654.13±70.06)U·L-1、(31.99±1.57)U·mL-1和(55.87±2.32)U·mL-1。超低温冷冻保存对大黄鱼精子活力和精子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线粒体16S rRNA基因在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及物种鉴定中的作用,采用16S rRNA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Gen Bank已有序列联合配对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虾虎鱼科9属11种鱼类34个16S 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分类研究。统计分析显示,虾虎鱼科鱼类该片段的A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个碱基含量,A+T的平均含量高于G+C的平均含量,第3密码子位点G+C含量最高,其平均值为51.1%,变化范围为49.8%~53.2%。全部转换位点多于颠换位点,转换/颠换比值为1.45。依据Maximum Composite Likelihood模型,得出11种虾虎鱼科鱼类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51,种内为0.002,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76倍。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为明显的单系群,并进一步佐证把传统形态分类中弹涂鱼科的青弹涂鱼(Scartelaos histiophorus)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及鳗虾虎鱼科的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和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归属于虾虎鱼科的合理性。聚类结果显示红狼牙虾虎鱼和拉氏狼牙虾虎鱼聚在一起,其节点支持率达100%,两者可能为同种异名。本研究表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虾虎鱼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是可行的,可为虾虎鱼类的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纹缟虾虎鱼人工繁殖技术和温度、光照、pH等环境因子对其早期仔鱼生存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纹缟虾虎鱼进行催熟催产效果较好。纹缟虾虎鱼受精卵呈梨形或者梭形,受精率为(78.08±11.39)%,孵化率为(52.82±9.26)%,水温19.0±1.0℃时孵化出膜需208.7 h。胚胎发育分为25个时期,其中心跳期持续时间较长。初孵仔鱼全长2.534±0.078 mm,5日龄时基本完成早期仔鱼发育。17.0~25.0℃时纹缟虾虎鱼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17.0~21.0℃时SAI值为39.35~42.95,仔鱼活力较强;23.0~25.0℃时SAI值为26.85~34.20,仔鱼活力较弱。光照组与自然光照组仔鱼的SAI值较高,分别为56.47与55.20;黑暗组的SAI值为27.73。高pH组(pH7.5~9.5)仔鱼的SAI值高于低pH组(pH4.5~6.5),高pH组仔鱼的活力更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仔鱼发育的适宜生态条件为:温度17.0~21.0℃,每昼夜光照12 h以上,pH 7.5~9.5。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在室温和低温下的活力与寿命,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对超低温冷冻前后褐牙鲆精子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牙鲆精子在室温(25℃)下,可存活4 d,在低温(4℃)下可存活7 d;鲜精的活力为(87. 74±5. 47)%,解冻后,精子的最高活性为(84. 00±3. 67)%;激活0. 5 min时,冻精与鲜精的运动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MOT)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运动速度(VAP)和精子运动路线的曲折程度(LIN)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激活4min和10min时,冻精与鲜精的MOT、VCL、VSL、VAP和LIN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鲜精激活0. 5 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4. 49±3. 87)%、(48. 53±4. 55)%、(24. 72±2. 86)%和(2. 27±1. 22)%;冻精激活0. 5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8. 58±1. 33)%、(35. 67±3. 00)%、(35. 24±2. 67)%和(10. 51±1. 33)%。随着激活时间的延长,褐牙鲆鲜精和冻精的运动状态均发生了改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减少,而不运动和左右摆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的肌层分割成许多完全或不完全的囊腔;粘膜褶皱和褶皱上的绒毛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粘膜褶皱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至后递减:十二指肠粘膜褶皱细而高,上有许多绒毛;瓣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出并卷曲,形成螺旋瓣;直肠的粘膜褶皱矮且宽。  相似文献   
7.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8.
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行为特性与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强度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行为特性与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西伯利亚鲟电麻醉阶段包括部分失去平衡期、完全失去平衡期、完全麻醉期和鳃动停止期等4个时期。电麻醉时西伯利亚鲟呈现趋阳性;随着电压升高,到达各麻醉阶段时间与恢复时间逐渐缩短。西伯利亚鲟到达完全麻醉期时间在15 V、20 V、25 V、35 V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在30 V与35 V时分别仅为97.0 s和68.8 s,而恢复时间为0 s。各试验组西伯利亚鲟在电麻醉时鳃动频率均增加,而恢复阶段均降低。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摄食与活动状态均无显著影响。随着电压升高,钾离子与镁离子浓度先下降后上升,钙离子则先上升后下降。钠离子与氯离子浓度变化较大,均是15 V组时浓度最低,20 V时浓度最高。磷离子浓度呈现增高趋势。pH值在麻醉后降低,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西伯利亚鲟幼鱼适宜电麻醉强度为25~30 V,电麻醉是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鲳属3种鱼类共19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1123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14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12.56%,5个简约信息位点,未出现插入和(或)缺失,序列中转换(Transition)明显多于颠换(Transversion)。鲳属3种鱼类19个序列共检测到11种单倍型,其T、C、A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29.1%、30.5%、27.4%和13.0%。(A+T)%为56.5%,大于(G+C)43.5%。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鲳科的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和星斑真鲳Stromateus stellatus的相应同源序列,并以长鲳科的刺鲳Psenopsis anomala作为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翎鲳和中国鲳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银鲳亲缘关系较远,同为鲳科的鱼类聚类后再与作为外群的刺鲳相聚。系统进化树显示,银鲳为3种鲳属鱼类中较早分化出的种,刺鲳位于进化树的基部,是较鲳属鱼类更为原始的类群,与形态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江口2016-2017年度4次渔业资源和理化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Ew E(版本6.4.3)软件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模型功能组包括隐埋性底栖生物、头足类、虾类、蟹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共14个功能组,对该河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营养级聚合分析、能流转化效率及系统发育成熟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集中在1~3.93,其中浮游植物与碎屑的营养级为1,浮游动物营养级为2.18,鱼类的营养级分布较广,为2.41~3.93;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集中在营养级Ⅰ~Ⅲ中,营养级Ⅰ级所占能流比例最高,为53.67%;营养级聚合分析表明,低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而高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此历史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9.3%,表明该河口能量的利用效率未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历史时期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1、0.345,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生产量/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245大于1,表明该河口生态系统趋于不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