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5篇
综合类   71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物絮凝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分别以100%、50%、0%的比例投喂活的卤虫幼体(Artemia spp)和饲料(分别记为A组,AF组和F组),研究其对养殖过程中氮素转化途径及转化效率的影响。卤虫以湿质量计算,饲料以干质量计算。试验结果显示,A组亚硝酸盐浓度显著低于另外2组(P<0.05);各组氨氮浓度在养殖第7天时达到峰值,此后迅速降低并维持在1 mg/L以下,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硝酸盐浓度均无积累,且略有下降;养殖30 d后,A组对虾存活率(35.67%)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均低于30%)(P<0.05);A组对虾终末平均体质量为(1.92±0.96)g,显著低于AF组的(2.99±1.85)g和F组的(3.25±1.23)g(P<0.05),原因可能是卤虫的营养成分相比配合饲料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江口鳗苗捕捞量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于2012年汛期对长江靖江段鳗苗的捕捞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日捕捞量与水温、潮差、气压、浑浊度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靖江段鳗苗汛期为1月下旬—4月上旬,单船总捕捞量为221~443尾,平均(344.8±83.4)尾。1月均值仅0.4尾/d,且空网率高达90.9%;4月为旺汛期,均值10.4尾/d,空网率仅为10.0%。GAM模型显示,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显著,而气压、浊度和月相周期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不显著。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42.4%、19.1%和13.1%,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统计也显示,日捕捞量表现出上、下弦月较低、新月或满月前后较高的半月周期波动。鳗苗捕获的最低水温为6.3℃,而10~15℃为适宜捕捞水温。高潮期和低潮期分别占总捕捞量的76.8%和23.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在借助潮汐流而快速溯河的过程中,部分在口门水域即被捕获,部分滞留在了长江河口段,而影响鳗苗溯河的重要生态因子是潮汐和水温。  相似文献   
3.
海水闭合循环系统生物滤器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扫描电镜以察、荧光显微镜计数、氚化胸苷示踪等方法,研究了盐度为35的海水闭合系统生物滤器稳定成熟过程中,生物膜生物相的构建及系统中三态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表明,海水闭合循环系统生物滤器可以建立完整的硝化作用,其稳定成熟过程与淡水及咸淡水生物滤器的情况相同,只是亚硝酸氧化滞后现象比较明显、细菌及其他牛物的变化与水化学指标的变化相吻合。试验系统达成熟状态需75d左右。  相似文献   
4.
采用盐度变化法将已建立完全硝化功能的淡水生物过滤器驯化为具完全硝化功能的海水生物过滤器。在水温25℃的培养条件下,用盐度25的海水直接培养生物过滤器,建立完整硝化功能需70d;先用淡水培养生物过滤器,待硝化作用完全建立后,用盐度25的海水驯化,则建立完整硝化功能的海水生物过滤器需要61d;将已经建立完整功能的淡水生物过滤器,先用盐度10的海水驯化,待建立完整硝化功能后,再用盐度25的海水驯化,则建立完整硝化功能的海水生物过滤器共需要56d。运用PCR-DGGE技术分析盐度冲击前后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运用荧光素-荧光素酶法检测盐度冲击前后生物膜微生物AT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经盐度冲击后,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优势菌群由β-变形菌纲细菌和δ-变形菌纲(Delta proteobacteria)细菌转变成γ-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细菌;盐度冲击24h后,生物膜微生物ATP总量分别下降了17.4%(盐度15)和47.7%(盐度25)。  相似文献   
5.
国际合作教学是全球化在教育方面的体现,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下,经过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多层次的国际化合作教学模式,包括:基于学分互认的中外双学位联合教学项目、基于ERASMUS+学分的中欧多边师生交流项目、基于项目研究的学生双向学分交流项目、基于专业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的暑期游学和培训项目、基于学分的海外交流生项目、基于科研进展的海外名师讲座项目;完善了国际合作教学项目学生选拔和管理的办法。上述国际合作教学模式的创建和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出国升学的比例,明显推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水平,提升了学生国际化视野、独立能力和心智,倒逼教师提升英语教育教学能力。为后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教学的氛围,建设全英语课程和全英语专业,吸引国外留学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鳗鲡卵黄蛋白制备物与血清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分别呈现出2条相对应的蛋白区带,迁移率(R_f)相同。对照组雌鳗经5次和7次注射HCG与CPG后,成熟系数(GSI)分别为(11.94±2.83)%和(46.04±6.22)%,血清中17β-雌二醇(17β-E_2)浓度为(0.665±0.431)ng/ml和(0.421±0.010)ng/ml,睾酮(T)为(4.603±3.442)ng/ml和(3.817±1.399)ng/ml,经HCG.CPG与鳗鲡卵黄蛋白三者混合注射5次和7次后,GSI分别为(16.53±6.67)%和(53.23±11.25)%,血清中17β-E_2浓度为(1.036±0.316)ng/ml和(0.411±0.068)ng/ml,T为(11.170±5.818)ng/ml和(3.956±1.780)ng/ml。未经注射催情药物的雌鳗GSI为(0.50±0.32)%,血清中17β-E_2和T浓度低,检测不出。试验结果证明,外源性鳗鲡卵黄蛋白与HCG和CPG三者混合注射具有明显的促进鳗鲡卵巢加速发育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源性卵黄蛋白对鳗鲡GTH细胞和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性卵黄蛋白与鲤鱼垂体(CPG)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注射(试验组)对鳗鲡具有明显的催热作用,卵巢成热系数平均为56.17±11.74%,是对照组(CPG加HCG组)的2.87倍。试验组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GTH细胞)中除含有数量较多的小分泌颗粒外,球状分泌颗粒增加,内质网池扩大;卵母细胞直径为450.0微米,双层滤泡膜和放射带充分发育。对照组GTH细胞的球状分泌颗粒直径和内质网扩大均小于试验组;卵母细胞直径为270.0微米。而饲养在海水中75天,未经注射催情药物的雌鳗,脑垂体GTH细胞仅有小分泌颗粒,未见球状分泌颗粒,卵母细胞的放射带正在形成,胞内开始出现脂肪油球。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性卵黄蛋白与CPG加HCG混合注射有明显协同作用,对卵母细胞成热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高体革鯻养殖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半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研究了养殖密度对体重为50~100 g的高体革鯻苗种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密度组:低密度组100尾/m3(5 kg/m3)、中密度组260尾/m3(13 kg/m3)和高密度组360尾/m3(18 kg/m3)。研究表明:各密度组中试验鱼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大小变动系数和饵料系数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对试验鱼的生理指标分析表明,试验初期,密度对试验鱼血清中的皮质醇、补体C3、谷草转氨酶(ALT)和谷丙转氨酶(AST)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束时,3个密度组试验鱼血清中的皮质醇、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没有明显差异。综合对检测指标的结果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体重50~100 g的高体革鯻幼鱼的比较适宜的养殖密度是260尾/m3。研究亮点:(1)高体革鯻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比较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关于其适宜养殖密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高体革鯻幼鱼的适宜养殖密度,希望为生产提供理论基础。(2)不仅分析了常规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将部分生产指标一并纳入分析,作为评价养殖密度适宜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虾蟹类幼体的脂类需求及脂类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虾蟹类(包括鱼类)幼体发育阶段使用饵料的质量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虾蟹类育苗的成败,是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因此研究和掌握虾蟹类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特点,并采用适当措施提高幼体阶段的饵料质量很有必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 研究动态有关虾蟹类营养需求的研究,国内外多集中于经济价值较高种类对脂类的营养需求,但涉及到幼体发育阶段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需求[1~5]。主要原因是:①脂类对虾蟹类幼体的发育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而用于培育幼体的活…  相似文献   
10.
循环水养殖系统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平  罗国芝  谭洪新 《渔业现代化》2009,36(6):16-19,24
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中产生的残饵、粪便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环境法规的完善,政府将逐步要求养殖单位在养殖系统内部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已报道的处理方法有堆肥、掩埋等。概述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循环水养殖系统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应用人工湿地法、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