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3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氯联苯(PCB153与PCB28)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型溞作为受试生物,探讨多氯联苯(PCB153与PCB28)对浮游动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初步评价多氯联苯(PCBs)对浮游动物的毒害效应。急性毒性试验中,PCB28和PCB153对大型溞的48h-LC50分别为27.08μg·L-1和579.16μg·L-1。实验表明,大型溞对PCB28的敏感性高于对PCB153的敏感性。慢性毒性试验显示,PCB28和PCB153对大型溞的生长、生殖均有不利影响,PCB28的影响表现为随浓度的升高,生长和生殖抑制效应加强;PCB153对大型溞生长的影响表现为随浓度升高而抑制效应增强,但其对大型溞的繁殖则表现为低浓度抑制而高浓度促进的现象虼耍团ǘ榷嗦攘剑≒CB153、PCB28)长期暴露的潜在毒性和高浓度多氯联苯的急性毒性在环境生态安全研究中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养殖水环境亚硝酸盐对优质鱼类的危害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和监测60口优质鱼类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共31项,统计结果,鱼类患病的池塘亚硝酸盐含量比未患病的池塘高,其含量均值分别为0.176和0.095mg/l,以彭泽鲫鱼为实验材料,测定亚硝酸盐对血红蛋白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鲫鱼血液中MHB随NO2-N浓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增关系。据实验结果统计分析,1.8和0.8mg/l分别为48和96h毒性影响的临界值。养殖水体增加足量溶氧、适量氧化剂、氯离子和消化细菌,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4.
珠江水系广东江段由东江、西江和北江组成。江河水面广阔。水中饵料生物丰富,鱼类品种有28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45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乡人口的增加,排入江河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激增,致使水域遭受不同程变的污染。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江河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珠江水系主干流西江(肇庆江段)东西横贯封开、郁南、云浮、德庆、高要、端州、鼎湖七市县(区),江段长208公里,流域面积7135平方公里,属平原缓流水域,渔业资源丰富,是广东省重要渔业水域之一。多年来,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鱼体富集一定量的污染物,影响了鱼类的质量和渔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各地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7.
8.
9.
优质鱼类养殖池过厚淤泥对水质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池塘的淤泥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水体范围内发生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所产生的沉降物质,主要是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生物以及尘埃泥沙混入沉积于地底,并随着养殖的延续不断加厚。据调查,池塘底泥每年以6-8cm的厚度逐年增加;池塘是小型的半人工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而生态环境是以水为基础,水质的变化通常是由底质引起的;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淤泥(约20cm),不仅可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是有益微生物和底栖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有利于鱼类的生长;但过厚的淤泥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极大危害:(1)池水变浅…  相似文献   
10.
用鳜鱼、广东鲂、青鱼三种优质鱼类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分子氨试液里暴露72h后,转移到含烂鳃病致病菌的试液里感染72h;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鱼经过分子氨致毒后在烂鳃菌感染下,发生不同程度的烂鳃病,NH3-N浓度0.190和0.252mg/l两个浓度72h的感染率达100%;72h 0.159mg/l(NH3-N)是诱发三种池养优质鱼类烂鳃病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