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完善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物种资源记录信息,本研究报道了采集我国大陆沿海水域(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汕头市)新记录种———鞍头裸胸鳝(Gymnothorax sagmacephalus B?hlke, 1997),目前该裸胸鳝世界上仅在日本有记录。通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特征分析,综合利用 DNA条形码COI基因及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分类研究。结果如下:鞍头裸胸鳝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色浅褐色,眼后头顶有一个暗色马鞍状的斑纹,在背鳍起始点前有一个大的黑色三角形斑块;腹部有黑色条纹从鳃孔下方延伸到肛门;背鳍、臀鳍边缘均为白色;体修长,全长为体高的19.06~19.60倍;牙齿均单行,上颌齿每侧8个,下颌齿12-14个;总脊椎数为162-168。基于COI及16S rRNA基因分析,鞍头裸胸鳝与其他形态接近、体色同为纯色的裸胸鳝遗传距离分别为:COI(0.115-0.226),16S rRNA(0.067-0.108),其中COI遗传距离已远大于Herbert设定的2%最小物种鉴定遗传距离,显示鞍头裸胸鳝为独立物种。进化树上,鞍头裸胸鳝与白边裸胸鳝聚为紧密姐妹分支,显示两者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研究结果有效阐明鞍头裸胸鳝在我国大陆沿海也有分布,为有效新记录种,为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及物种名录的修订提供相关分类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鹦嘴鱼属(Scarus)鱼类分子系统分类关系,本研究对采集的16种鹦嘴鱼类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下载的2种绿鹦嘴鱼属COⅠ基因序列共同分析,利用MEGA7.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采用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8种鹦嘴鱼大致形成3个分支,其中青鲸鹦嘴鱼属(Cetoscarus)单独形成一支,位于进化树基部;鹦嘴鱼属进化地位较高,位于进化树顶部;绿鹦嘴鱼属(Chlorurus)进化地位介于两者之间.驼背绿鹦嘴鱼(Chlorurus gibbus)及污色绿鹦嘴鱼(Chlorurus sordidus)没有与鹦嘴鱼属聚为一支,而是与绿鹦嘴鱼属聚在一起,支持两者归为绿鹦嘴鱼属的分类观点.许氏鹦嘴鱼(Scarus schlegeli)与棕吻鹦嘴鱼(Scarus psittacus)亲缘关系十分接近,但两者COⅠ遗传距离差异为0.085,大于0.020的种间遗传距离差异临界值,两者应该是不同的物种. 截尾鹦嘴鱼(Scarus rivulatus)与黑斑鹦嘴鱼(Scarus globiceps) COⅠ遗传距离为0.017,小于0.020的临界值.但两者形态存在较大差异,排除同种异名可能性,有可能两者存在自然杂交或基因渗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