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18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采用菜粕和血粉为主要原料,按照鲫鱼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模式添加和倍量添加晶体异亮氨酸(Ile)配制饲料,和缺乏Ile的饲料对比进行养殖试验,测定了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对饲料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菜粕饲料中添加游离Ile对鲫鱼生长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也没有提高饲料效率,但在血粉饲料中的添加显示了明显的促生长效果,饲料效率也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A31在不同生态地点的育性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在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试验,观察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表现和育性转换特性。A31在7个不同生态点的自交结实率结合各试验点的光温条件分析表明,其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日长是影响A31育性的主导因素,在日长相近条件下,温度对A31育性也有一定的效应;A31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约在14.5h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机制,在不同育性条件下,测定了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及其原同型保持系TSP3314不同发育时期叶片和幼穗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育性条件下,A3314幼穗中酶的变化较叶片对其育性影响大;同一发育时期SOD、POD、CAT活性基本呈现不育条件下比可育条件下低的趋势,特别是在减数分裂期后表现更加明显.MDA含量与SOD、P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反.这些结果说明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中酶活性与花粉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游离异亮氨酸对鲫的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采用菜粕和血粉为主要原料,按照鲫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模式添加和倍量添加晶体异亮氨酸(Ile)配制饲料,和缺乏Ile的饲料对比进行养殖试验,测定了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对饲料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菜粕饲料中添加游离Ile对鲫生长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也没有提高饲料效率,但在血粉饲料中的添加显示了明显的促生长效果,饲料效率也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5.
甜菜碱溶液对黄颡鱼趋向行为引诱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龚宏伟  陈葵 《淡水渔业》2003,33(2):13-15
用鱼类行为学研究的经典方法———迷宫法研究了盐酸甜菜碱 (betaine)的水溶液对黄颡鱼化学感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3~ 5× 1 0 - 6 浓度范围的中性甜菜碱溶液对黄颡鱼有很强的引诱作用 (p <0 0 1 )。5× 1 0 - 6 浓度时 ,酸性溶液 (pH =5 0~ 5 5)比相同浓度的中性溶液的引诱作用强 (p <0 0 1 )。而碱性 (pH=9 0~ 9 5)溶液与中性溶液的引诱效果相当 ,差异不显著 (p >0 0 5)。在pH值为中性的水环境中 ,5×1 0 - 6 浓度的盐酸甜菜碱与氢离子对黄颡鱼的引诱作用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6.
"920”对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时期对K型 (粘果山羊草细胞质 )小麦不育系K7664A用不同剂量“92 0”(赤霉酸钾盐 )喷施处理。结果表明 ,孕穗末期每公顷叶面喷施 4 5 g“92 0” ,能提高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 ,延长柱头受粉能力持续时间 ,从而使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增加 ,喷施时期太迟或剂量太大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T.Spelta1Bs染色体育性基因Rf3和rfk1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体系,提高选育效率,对T.Spelta1Bs染色体上育性基因Rf3和rfk1进行AFL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FLP技术对小麦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可获得50~100条清晰、稳定的带纹,多态性较高,重复性好。根据T型细胞质的育性,对TSP3314/绵阳26的F2群体采用集群分类的方法构建等基因池,利用AFLP技术筛选16个Pst /Taq 引物组合,然后对F2群体进行AFLP分析,获得2个引物组合P3-T2,P4-T3,其与T.Spelta1Bs染色体有关育性片段Rf3基因和rfk1基因连锁。然后结合TSP3314/绵阳26的F2群体在T型细胞质下的育性结果,和可育株与K3315A测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所得的K型细胞质下的育性结果,运用Mapmaker软件进行分析,找到了与T.Spelta1Bs染色体育性基因Rf3和rfk1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变异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试验,观察了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变异,并结合各试验点的光温条件,分析了A31在7个不同生态点的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A31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日长是影响其育性的主导因素,在相近日长条件下,温度对A31育性也有一定的影响;A31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约为14.5h。对光敏雄性不育系A31与恢复系1376杂交F2分离群体育性的研究表明,582株F2分离群体的平均结实率为42.16%,变异范围为0~86.67%,由于受异源胞质的影响,F2群体中可育株的平均自交结实率低于恢复系1376的平均结实率。卡方测验表明,F2群体的育性分离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比例,所以A31光敏育性可能是由1对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有关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为材料,在拔节至开花期给予日平均温度17.5℃(不育条件)和22.0℃(可育条件)处理,研究A3314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幼穗中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日平均温度22.0℃处理条件下,A3314叶片和幼穗中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日平均温度17.5℃处理,尤其幼穗变化更为明显,且A3314各种物质含量与其原同型保持系TSP3314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在可育条件下(日平均温度22.0℃),温度变化导致的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育性转换伴随着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说明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变化与该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短柄草Hsf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类和高温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短柄草Hsf家族成员的进化关系,并进行分类;利用多种软件和在线工具分析短柄草Hsf的蛋白结构功能域和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基因组信息,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利用荧光实时定量技术(qRT-PCR),分析短柄草Hsf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鉴定出一些高温诱导表达的Hsf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