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连粳7号"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优质高产稳产中熟中粳水稻,综合性状优良,产量可达750kg/667m2,其高产机插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培育壮秧、精细整地、适期栽插、科学肥水运筹、综合防治病虫草、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农艺性状优良,高抗赤霉病,通过种子处理、适期早播、扩行降苗、高效调肥、抗逆促壮、综合防治病虫草等措施,产量水平可达500 kg/667 m2。  相似文献   
3.
扬糯麦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专用粉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糯性小麦粉拥有可替代糯米粉的特性和价格低的优势,市场需求逐年加大,建成糯小麦产业化,对推进中国传统面制主食的工业化进程和主食档次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扬糯麦1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首个春性中熟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稻肥料效应试验,找出适宦当地的水稻施肥量,实现科学合理用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精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试验地最佳施肥量N为15.71kg/667in。、P20,为6.28kg/667m。、K20为9.86kg/667m^2,朱要素比例N:P205:K20=1:0.40:0.63,产鲢521.59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6.29;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18.42kg/667m^2、P2052.08kg/667m2和K2032.58kg/667m^2,N:P20j:K20=1:0.11:1.77,产量544.16kg/667m^2.投入产m比为1:4.65。  相似文献   
5.
<正>淮麦26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与百农9627杂交育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引进示范种植120 hm2,平均产量8 275 kg/hm2,超高产可达9 000 kg/hm2以上,平均产量较主推品种淮麦20增产6.9%。该品种田间表现分蘖力较强、抗寒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等特点,后期生长清秀,高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6.
几种叶面肥对小麦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麦类作物的产量稳步提高,但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数量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小麦生长后期土壤肥力和自身营养物质的消耗,加之极端气候条件的频繁出现,导致小麦过早衰老、高温逼熟,造成减产的概率加大。在小麦生长后期,尤其是灌浆期进行叶面肥喷施,有利于增加后期绿叶片数,延长灌浆时间,增强灌浆强度,补充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实现高产稳产。为了研究和比较磷钾先锋(磷酸二氢钾)等5种  相似文献   
7.
中粳稻连粳7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机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斌  孙兰英  林卫明  曹坤  李忠芹 《农技服务》2011,28(12):1660-1660
连粳7号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优质高产稳产中熟粳稻,综合性状优良,通过培育壮秧、精细整地、适期栽插、科学肥水运筹、综合防治病虫草,产量水平可达11 250 kg/hm2。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减量利用、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五个维度构建生态脆弱贫困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评价2005-2012年定西市七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的耦合度,并进一步指出障碍因素,为生态脆弱贫困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研究发现:1)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绝大多数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2)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表现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越高的特征;3)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不同,水平较高县区障碍因素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而水平较低县区主要受制于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减排水平不足。总体来看,循环经济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扶贫开发,是生态脆弱贫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遭遇着种种风险问题,安全现状令人堪忧。本研究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问题,包括:意外事故风险、失范风险和身心健康风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制度、文化、个体因素,从破解城乡“二元”制度、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和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应对。  相似文献   
10.
我县于1980年8月、在疫病调查过程中,于青山公社奋斗大队第4生产队发现病牛一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剖检、病理组织学,细菌学及禽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等综合诊断,确认为牛副结核病。并于1981年6月至7月,对该公社奋斗、幸福两大队以及长兴公社东新大队,邻县七台河市红旗公社红升大队的现有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