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铃薯品种陇薯 5 号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2017年引进乌克兰大樱桃部分品种试验大田栽植,经过3年的观测,初步认为,在呼和浩特小气候较好的地区可以栽植,友谊、早红宝石、早大果相对表现较好,可以继续栽植观察。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不同绿豆种质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筛选耐盐性强的材料,本试验利用0、0.6%、0.8%、1.0%、1.2%、1.4%等6个浓度NaCl溶液对19份绿豆萌发期耐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受到抑制,1.0%盐浓度可以较好地反映材料间的耐盐性差异。经回归分析发现,参试材料的耐盐适宜浓度、半致死浓度、致死浓度分别为0.983 4%、1.123 9%、1.389 8%,这一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几乎一致;同时经隶属函数分析发现,广育密荚9760、鑫绿1号、厚绿1号、大明绿豆等4份材料隶属均值大于0.7,推断这4份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小明绿豆和东北绿豆的隶属均值仅为0.14和0.27,2份材料对盐分敏感,属于敏感种质。  相似文献   
4.
李小雷  鲍红春  于卓 《种子》2016,(12):17-20
利用ISSR技术对老芒麦(El ymus sibiricus L.)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 C.P)及其杂种F1代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71个I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6.6%.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30 8~0.659 1,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大(0.712 2),以GD值0.50为基准,分为两类,母本老芒麦、正交F1代、L-BC1、Z-BC1为一类.父本紫芒披碱草、反交F1代为一类,BC1代偏向轮回亲本老芒麦遗传.  相似文献   
5.
选用沙芥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植物激素、苗龄、外植体切取部位及放置方式对沙芥愈伤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苗龄为12d~16d的外植体最佳,形态学上的中、上端子叶和下胚轴平放在B5+6BA1.0 mg.L-1+NAA0.5 mg.L-1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科尔沁菊芋进行不同密度种植研究发现,宽窄行距相间的种植模式比等行距种植的效果显著,平均块茎产量增产18.7%。因此,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实施宽窄行小株距的密度栽培是提高菊芋产量的有效途径,对发展菊芋规模生产、促进农牧民增效增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老芒麦×紫芒披碱草种间杂种F1代的幼穗(2~4cm)为外植体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4种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筛选出最适杂种F1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4-D2.0mg/L,诱导率达63.3%;适宜幼苗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4mg/L,分化率为75%;适宜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IBA0.5mg/L,生根率达90%;组培苗经过炼苗移栽得到了完整植株.该再生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进行秋水仙碱诱导染色体加倍提供基础,最终克服其不育性,创造饲草新种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及其正、反交F1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育阶段正、反交F1植株均继承了双亲的基带,表现稳定的遗传特性,同时正、反交F1及亲本在酶带数目、位置方面差异显著,这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正、反交F1的真实性。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正、反交杂种F1与其亲本相互鉴定和识别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披碱草属种间杂种抗旱性优势的遗传机理,以加拿大披碱草(J1)、老芒麦(L1)及其种间杂种F1为试验材料,经干旱胁迫处理,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方法,探究干旱胁迫后亲本及种间杂种F1的DNA甲基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亲本材料L1和J1的DNA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45.41%和59.53%,杂种F1的DNA甲基化水平为44.24%,说明杂种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DNA去甲基化作用。全甲基化在杂交种的DNA甲基化模式中占主导地位。干旱胁迫前亲本L1、J1和杂种F1的DNA甲基化程度分别为32.73%、41.54%和28.00%,杂种F1甲基化水平为亲本材料的75.40%;干旱胁迫后各材料的DNA甲基化程度均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4.99、20.44和19.78个百分点,说明干旱胁迫对不同材料DNA甲基化水平均有明显影响,且具有特异性。杂种F1的抗旱性最强,其DNA甲基化水平低于亲本,说明杂交种的抗旱性与DNA甲基化水平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