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国由一个不产大豆的国家,一跃而为世界大豆的主产国家,品种改良工作起了重要作用。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美国从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大量引入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其中在美国表现较适应的品种为亲本,自四十年代以来,育成了高产、抗病虫、有良好农艺性状以及高油或高蛋白的大豆品种。 1940年以前美国大豆面积不大,又主要作为干草收获,1941年收获籽粒用的大豆面积达到590万英亩,首次超过用于干草目的而收获的大豆(550万英亩)。自此以后收获  相似文献   
2.
作物品种从一个地区引入另一个地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水平及病虫害等因素。但引种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引入品种在生育期方面是否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及耕作栽培制度的要求。只有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才能进一步鉴定在生产中的利用价值。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长度的反应很敏感,每一品种的适应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受生育期的限制很大。因而在大豆引种工作中,掌握各国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