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经过对条锈病不同反映型的8个小麦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F1之间条锈病病情指数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分析:高抗品种为-32.5~-31.6,表现较低,F1抗条锈病性好;中感品种为-28.5~-13.6,表现居中;感病品种为-7.1~-0.4,表现较高,F1抗条锈病性差.因此在杂交组合选配上应尽量选用高抗品种类型.品种在各类型杂交组合中的特殊配合力无明显差异.F2抗条锈病单株分离情况田间调查结果,进一步表明高抗品种杂种后代分离的抗病单株较多、抗病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经过品种×密度2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对绵农6号等3个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绵农6号单株分蘖数为2.08~4.76个,分蘖成穗率为54.3%~59.3%,均低于对照品种绵阳20号。与对照单株分蘖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效分蘖期(12月20日前)。绵农6号主茎与分蘖穗重差异较小,茎蘖cv为14.0%~15.7%。穗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明显较高,分别为:42.1~58.2粒、43.0~50.3g、1.84~2.93g,突出地表现了大穗大粒、穗重型品种的特性。在大面积生产上要获得高产,其种植密度应低于绵阳20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3.
绵农6号系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1987年以85-42为母本,巴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自1989年F:代以后相继分离出穗大、粒多、粒重、高抗条锈病、长势繁茂、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类型,经系统选择后于1993年稳定成系,其代号为9309-3.经一年鉴定、两年品比试验结果,表现高产、抗病、穗大、粒多.1997~1999年通过国家小麦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2001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定名为绵农6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2).  相似文献   
4.
四川多粒多小穗小麦品种选育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现有高产品种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单穗重是四川小麦产量的限制因素,四川生态条件有利于小麦单穗重的形成,尤其是有利于小穗、小花的分化发育.因此,四川小麦育种应把提高单穗重作为一个主要目标.提高单出重主要靠增加穗粒数,而增加穗粒数又主要走增加小穗数的途径.并对育种上选育多小穗品种的可能性和四川多粒多小穗品种选育的主要成就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绵农2号是由四川省绵阳农业专科学校选育、1992年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它具有穗大、粒多(65~80粒/穗)、小穗数多(结实小穗数达20~25个/穗)、产量高(比绵阳11号增产10%~26%)等特点。该品种的选育方法也具有独创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多组合小群体确定目标组合;(2)在目标组合中确定重点目标组合;(3)在重点目标组合中确定重点株系;(4)进行阶梯式杂交。  相似文献   
6.
绵农六号系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1987年以85-42为母本,巴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品种。表现高产、抗病、穗大、粒多。1997 ̄1999年通过国家小麦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2001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定名为绵六6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2)。一、特征特性绵农六号属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90天左右。芽鞘绿色,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茎秆较粗,叶片中宽,蜡粉薄,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穗长12 ̄14厘米,穗层整齐。红粒、半角质、穗粒数45 ̄60粒,千粒重45 ̄50克,单穗重可达2.5克以上。落黄熟色好,易人工脱粒。经中国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7.
绵农6号是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以85—42为母本、巴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原代号为9309—3)。该品种1997-1999年参加国家小麦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定名为绵农6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2)。  相似文献   
8.
项守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28-128
经过品种×密度2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对绵农6号等3个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绵农6号单株分蘖数为2.08~4.76个,分蘖成穗率为54.3%~59.3%,均低于对照品种绵阳20号。与对照单株分蘖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效分蘖期(12月20日前)。绵农6号主茎与分蘖穗重差异较小,茎蘖cv为14.0%~15.7%。穗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明显较高,分别为:42.1~58.2粒、43.0~50.3g、1.84~2.93g,突出地表现了大穗大粒、穗重型品种的特性。在大面积生产上要获得高产,其种植密度应低于绵阳20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涪江中游沿岸部分平坝和丘陵台地进行小麦条锈病抽样定点调查,对调查地与河沿不同距离的条锈病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初步表明,局部地形、地貌与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病情指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河谷平坝地区距河沿越远条锈病越轻,距河沿每隔500m,条锈病病情指数降低2.6%~3.21%;在丘陵坡台地随海拔的升高,距河沿越远条锈病也有逐渐减轻的趋势,即距河沿每隔500m,条锈病病情指数降低2.69%~4.3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