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个杂交棉组合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高产优质陆地棉为母本,3个抗虫品种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配置了15个杂交种。对杂交种F1代主要经济性状(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籽指、衣指、大样衣分、衣分、单铃重、纤维长度、整齐度、伸长度、马克隆值)进行了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5个杂种F1代普遍表现出竞争优势,其优势大小与性状有关,因组合而异,其中SK2×K1、1999×K1杂交种F1代综合性状较好。(2)纤维品质分析表明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一般具有负优势,纤维长度、伸长度和整齐度都低于抗虫亲本和对照。(3)具有相同亲本的各个组合中,由于另一个亲本的不同,其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竞争优势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郭衍龙 《中国种业》2014,(12):48-49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从非洲收集的24份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类群划分。用25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5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0~17个等位基因,平均6.12个。24份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在0.44~1之间,平均为0.69。按UPGMA 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四大类群,其中7号可能属于新的杂优类群。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湖北省水稻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总结分析了湖北省近5年水稻品种选育和应用的基本现状,对湖北省水稻育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营养钵育苗高脚苗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及漂浮育苗高脚苗形成原因,提出了在漂浮育苗中预防高脚苗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高产、抗病性强的玉米杂交种,利用SSR标记对24份非洲玉米种质进行了类群划分,利用田间抗病性鉴定试验对抗锈病优异资源进行了筛选,并将非洲优异种质和自育骨干自交系H70492、H70202、H10802,按P(P-1)/2双列杂交设计进行组配,对高产优势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24份非洲玉米种质可分为4大类群,从中筛选出抗锈病优异种质6份(K7、K8、K12、K21、K2和K10);将6份非洲优异种质和3份自育骨干自交系进行组配得到36个组合,其中,H70202×H10802、H70202×K7、H70202×K12组合单株产量200 g/株,且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具有明显的高产优势,可进一步进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6.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基于此,从耕地、自然生态、区位交通和技术支撑4个方面分析了鄂州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阐述了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的问题及举措,阐述了适合鄂州市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华杂棉H318正、反交F1及正交F2的产量、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正、反交F1间在产量和纤维品质主要性状方面均差异不显著,表明这些性状主要以核基因遗传的方式存在。华杂棉H318 正交F2子、皮棉产量比正交F1分别下降4.2%和7.1%,比鄂杂棉10号低3.76%和6.7%,均差异不显著。华杂棉H318 正交F2代群体纤维品质主要指标除比强度呈下降趋势外,纤维长度等其他指标与正交F1差异不明显。华杂棉H318正交F2个体间发生分离,产量性状的变异大于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8-2019年试验结果,玮两优1019、荃优1606、Q两优1606、Q两优165等 4 个品种产量和品质表现突出,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区域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定位大田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轮作体系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常规化肥(T2)、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T3减N 20%+氮增效剂(T4)、T3减P 20%+磷素活化剂(T5)及T3减N、P各20%+氮增效剂+磷素活化剂(T6)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T2处理相比,各减量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体系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T4处理3年平均产投比提高3.96%,T5和T6处理分别降低59.21%和56.24%;T4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钾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22%~20.70%、7.01%~28.67%和4.69%~7.67%;T5处理小麦磷素总吸收量、吸收效率、偏生产力和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5.53%、21.43%~46.67%、12.18%~52.06%和3.77%~4.52%;T6处理氮素吸收效率、磷素偏生产力和钾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67%~19.40%、10.88%~43.43%和7.38%~12.97%;T3处理对小麦氮、磷素的吸收与利用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小麦钾素偏生产力。综合结果表明,T6处理可稳定小麦产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但磷素活化剂使用成本高,经济效益偏低。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大田定位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以及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T3减20%化肥氮增施氮肥增效剂(T4)、T3减20%化肥磷增施磷素活化剂(T5)以及T3减20%化肥氮磷增施氮肥增效剂+磷素活化剂(T6),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T2)相比,各减量施肥处理对稻麦体系作物周年产量影响不显著;T4处理有利于提高氮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和磷素吸收效率,提高作物磷素总吸收量;T5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磷素总吸收量、磷素利用效率、磷素偏生产力、磷素的农学利用率,提高作物钾素农学利用率和钾素的偏生产力;T6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的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和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T3处理对作物氮磷素的吸收与利用均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作物钾素的偏生产力。综合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少20%化肥氮磷增施氮肥增效剂+增施磷素活化剂(T6)模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和稳定作物产量,可作为长江中下游相似生态区域稻麦轮作种植减肥增效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