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茶叶主产区,全国重点产茶县,系全国名茶"天山绿茶"的故乡,又是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三都澳港口的所在地,产茶历史悠久。唐产腊面贡茶、宋后产团饼茶,明、清产芽茶贡品,清朝末年至民国间天山部分茶区亦曾产工夫红茶。特别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以闽红工夫红茶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加工技术,研发生产的"天山红"工夫红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金奖,其优异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天山红"工夫红茶品质得益于产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采制技术。随着红茶的兴起,天山茶区蕴存着红茶生产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宁德是天山绿茶的故乡,产茶历史悠久。境内依山临海,山脉纵横,丘陵起伏连绵,山间企谷和山前冲积平原错落其间,茶园土壤肥沃;巾亚热带温湿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6℃,降雨量1879.5毫米,相对湿度82.5啦,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天山系列绿茶的独特品质。近年,宁德市茶叶公司以传统工艺与现代扁形加工技术结合,研制开发‘天山毫芽”,于一九九三年六月在全省名优茶评选中荣获名茶称号,其色、香、味、形俱佳,名列福建省一九九三年名茶榜首。“天山毫芽”,具有天山绿茶的”香高、味纯、色翠、耐泡”四大特点,外形同时具有毫多…  相似文献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宁德市作为我省重点绿茶产区之一,茶叶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茶叶可持续发展兴衰成败,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立足于我市茶叶生产现状,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于我市实际情况的茶叶可持续发展路子,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宁德市茶叶生产现状宁德市是我省重点绿茶产区之一,也是著名“天山绿茶”故乡。改革开放以来,全市茶叶生产取得了快速发展,至1997…  相似文献   
4.
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处于长江与珠江经济版块的融汇中心点,是台湾海峡西岸繁荣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1664.53平方公里。境内西北部是天山山脉,为“支提茶”、“天山绿茶”的故乡,东南部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三都澳,为中国近代东南“海上茶叶之路”,经此出口茶叶到十多个国家,出口量占中国的30.19%,可谓中国名茶及名港之源地,宜茶环境得天独厚,茶品优异,名茶荟萃,名茶效益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地处闽东茶区的鹫峰山脉,为低山丘陵区域,依山面海,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阶梯状下降,山脉纵横,溪涧交错。蕉城区地理上属中亚热带,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冬长夏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等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6.
福云6号不同加工工艺试制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福云6号春茶标准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鲜叶原料分别进行炒青、烘青、烘青加团揉三个不同加工工艺的试制。结果表明,同一原料加工成不同形状的茶叶间品质差异较大力 一芽二顺鲜叶原料加工的眉茶型品质最优,毛峰型决之,卷曲型较差;一芽三叶鲜叶原料的眉茶型最优,卷曲型次之,毛峰型较差。分析说明:福云茶区可适当加大炒青名茶制作 ,大宗绿茶生产可推广卷曲型茶加工工艺,改善干茶条索,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7.
茶树冻害轻则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严重落叶乃至全株枯死。受2010年3月7~11日强冷空气的影响,福建全省超过6万hm2的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受害最为严重的是闽东、闽北和闽西茶区,受害品种主要是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金观音(茗科1号)、黄观音和黄旦等品种,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天山绿茶”的原产地,也是福建省绿茶主产区,自唐朝开始就产“腊面”、“芽茶”等贡品,产品素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而驰名中外。茶业是当地的传统主导产业和农业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蕉城区现有茶园面积9万亩,开采面积5.6万亩,2006年毛茶产量4815吨,茶叶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8亿多元,成为蕉城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