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喷施微生物制剂后上部烟叶蛋白质降解及中性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自制的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前期喷施微生物制剂3种处理:40U/g中性蛋白酶(处理①)、40U/g的∞淀粉酶+糖化酶+中性蛋白酶(处理②)和30U/g特制的发酵液(处理③)对上部烟叶可溶性蛋白和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在上部烟叶烘烤前12h喷施一定剂量的特制烟草发酵液、中性蛋白酶以及中性蛋白酶与α-淀粉酶、糖化酶的混合物,均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其中以处理②和③的效果较好;各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但各处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就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而言,处理①和③的效果较好,但处理③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烤烟上部叶的最佳采烤方式,提高上部叶烘烤质量,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材料,以不带茎烘烤为对照,研究了2片叶带茎、4片叶带茎烘烤过程中烟叶呼吸强度及水分、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片叶带茎烘烤烟叶主变黄期(烘烤24~48 h)呼吸强度高于对照烟叶,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呼吸强度低于对照;带茎烘烤上部烟叶在变黄期失水慢,定色期失水快,4片叶带茎烘烤的茎秆失水速率快于2片叶带茎烘烤;带茎烘烤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充分;4片叶带茎烘烤的烤后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低,糖含量高,糖碱比适宜,且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经济性状最好。综上所述,烤烟上部叶采烤时,4片叶带茎烘烤在变黄期叶片含水率高,细胞生理代谢旺盛,内在化学成分降解转化充分;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迅速;叶片失水速度在变黄期慢、定色期快,烟叶失水与变黄、定色协调性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性状较好,可作为提高上部叶产质量的最佳采烤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烤烟品种烟叶对不同烘烤工艺的品质响应差异。以云烟97、K326、NC71、NC102和NC297品种的中部叶为供试材料,使用皖南烟区主栽品种云烟97和NC297烘烤工艺分别在2座烤房内进行烘烤,通过分析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判断不同烤烟品种对烘烤条件的响应差异。在T1处理工艺下,云烟97的均价最高(22.47元/kg),NC102和K326的淀粉和叶绿素降解较充分,评吸得分以K326最高(66.33分);T2处理工艺下,K326的均价最高(23.63元/kg),NC297的淀粉和叶绿素降解率均较高,其评吸得分也较高(65.17分)。因此,通过适当调整烘烤工艺可提高云烟97和K326的内在质量,并保持其经济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型煤与无烟散煤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在云南曲靖进行了生物质型煤与无烟散煤的对比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燃料的燃烧效率、添加次数与耗煤量,以及对烤后烟叶质量、烘烤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型煤升温均衡,主要表现在烘烤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生物质型煤稳温效果好,主要表现在变黄期关键温度点38℃和定色期47℃,但总体耗煤量大、加煤频繁;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与含水量和化学成分关系模型,以控制烟叶烘烤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水分散失,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和提高烟叶质量特色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NC89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密集烤烟箱,按照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研究烘烤过程中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相角(H°)、色泽比(H)、饱和度(C)和色差值(ΔE)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含水量的关系。【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正面与背面各颜色参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各颜色参数均在开烤至42℃末时变化剧烈,42℃之后变化幅度减小。相关分析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内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各颜色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各颜色参数间相关性较好,且大部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水量与其相关性略差。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67%,8.71%,8.27%和1.47%,各模型预测精度均较高,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含水量模型预测精度略差。【结论】通过色差计量化分析密集烘烤过程中的烟叶颜色参数,可以快速、准确预测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实现烟叶烘烤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曲靖烤烟K326施氮量、打顶方式及其留叶数的最佳组合方式,以提高该地区烟叶产质量稳定性和可用性。2015年在曲靖师宗,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施氮量、打顶方式及其留叶数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是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主效因素。施氮量增加,农艺性状各项指标均有所增加,120kg/hm2的施氮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在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方面,120kg/hm2施氮量水平表现最好。打顶方式是影响评吸质量的主效因素。 扣心打顶的产量最高,中上等烟比例、均价及产值方面以初花打顶表现最好,评吸结果以初花打顶相对较好。留叶数的主效影响主要表现在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方面,即烟气的杂气、劲头、总糖、糖碱比等方面。适宜于曲靖当地生产实际的K326施氮量、打顶方式及其留叶数的最佳组合方式是施纯氮120kg/hm2、初花打顶、20~22片留叶数,可作为曲靖K326特色品种的关键栽培技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细胞生理和质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中烟100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生理和质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烘烤中烟叶的呼吸强度在38℃时达到高峰,箱内CO2含量为1.80%,48℃以后烟叶的呼吸作用减弱。烘烤中果胶酯酶和纤维素酶在38~54℃活性较高,其中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活性42℃最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48℃最高,PG与PME共同促进了原果胶的水解进程,烘烤中原果胶、总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不断降低。烟叶质地(除黏聚性)在38~48℃之间发生显著变化,其中42℃硬度和咀嚼性值最大,38℃拉力和剪切力值最大,48℃黏聚性、拉力和剪切力值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果胶与回复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原果胶、总果胶及纤维素与回复性、拉力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这些结果说明烘烤过程中烟叶质地的绵软在某种程度上是细胞壁物质不断降解的结果。研究表明,烘烤中烟叶剪切力的动态变化较为直观,回复性和拉力可以作为探讨烟叶细胞生理变化的参数,而烟叶细胞生理变化是导致质地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密植栗园采用不同的修剪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树冠过早郁闭,增加有效结果枝量,使产量稳定在230-240kg/666.7m^2。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品种烟叶的霉烂特性,为优质烟叶生产、防止烘烤期间烟叶霉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116和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烘烤中烟叶水分含量(自由水和束缚水)、主脉硬度、淀粉、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品种烟叶霉烂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呈S型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的烟叶水分含量、主脉硬度及化学成分含量各指标在烘烤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且各指标变化幅度也存在一定差异;K326具有较高的霉烂率和病情指数;烘烤过程中烟叶霉烂与烟叶自由水含量、主脉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烟叶自由水含量、主脉硬度、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可作为研究烟叶霉烂的有效参数,对研究防治烘烤过程中烟叶霉烂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烟叶表面颜色特征值与外观质量的关系,为烤烟外观质量评价体系的精准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河南烟区所产烟叶的颜色特征值进行测量,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烟叶正面和背面共9个颜色参数作为输入指标,以各项外观质量评价指标为输出层,分别建立拓扑结构为9-11-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外观质量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收集的烟叶样品的各项颜色参数测定结果与外观质量评价结果均服从正态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意义;通过CIE(国际标准照明委员会)颜色空间中的颜色参数构建的各项外观质量指标的预测模型中,均有90%以上的样本预测值与外观质量实际评价值的误差区间为0~1.0,其中,颜色、成熟度和叶片结构的R~2达到显著水平,身份、油分和色度3项指标的R~2达到极显著水平。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依靠烟叶表面颜色参数实现对外观质量较为精准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