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校的校报、广播、电视与校园网体现了汇流融合并共同发展的趋势。高校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已由独立发挥向着综合化、渗透性、个性化的趋势发展。针对它们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整合高校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两优959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自选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1冬季到2012年春在海南省三亚警备区农场南繁试验基地试种0.08 hm2,经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实收产量达到10.77 t/hm2。示范种植表明:两优959株型理想、结实率好、千粒重大、后期落色好,耐肥抗倒。在栽培管理方面,主要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小苗移栽,合理施肥,适度密植,科学管水分和预防结合的控制病虫害。  相似文献   
3.
隆回县楠竹、稻草资源丰富,怎样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隆回县委、县政府决定发展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双孢菇种植项目,要求有关乡镇重视双孢菇的种植推广,把双孢菇种植作为为民办实事,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事情来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4.
隆回县超级杂交中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 -2010年隆回县连续4 a实施超级杂交中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总面积达480 hm2,4 a平均单产11.70t/hm2,比实施前5 a平均单产(8.715 t/hm2)增产34.2%,全县4a“种三产四”推广面积达到5.8万hm2,实现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目标.总结了示范基地采用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落物是植物向土壤输入有机碳的主要途径,源于凋落物的碳一部分以CO2的形式散失到大气,另一部分以有机碳的形式输入到土壤中,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周转参与稳定有机质的形成。但土壤作为“黑箱”,凋落物向土壤有机碳转移的过程和作用机理仍不明确。结合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简要介绍了植物凋落物分解的研究方法、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并从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土壤呼吸和激发效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对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述,厘清植物凋落物分解与土壤稳定有机碳形成的关系,并提出了未来该领域亟待关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该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为该区域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重点从生态系统视野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21世纪以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农业市场需求不明确,其发展缺少规模生产条件;生态农业模式虽多,但高效、集约、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通过设立生态农业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完善基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先行试验示范县,构建多方联动的生态农业培训模式,提升和重构现代生态农业支撑体系。[结论]生态农业是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途径。未来黄土高原地区要全面强化生态农业建设力度,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路线图,不断提升黄土高原生态文明水平,为加快形成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4种复合肥对超级杂交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用量条件下,与施用普通复合肥的处理(对照)相比,施用有机复合肥的处理有利于增加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比对照增产9.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是本试验中效果最佳的肥料品种;施用缓释复合肥的处理生长发育前期分蘖能力、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弱,但后期养分持续供给能力强,总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各处理中均最高,最终比对照增产8.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硅溶复合肥的处理分蘖迅速,物质积累能力强,在分蘖盛期具有试验中最大的群体,但进入抽穗灌浆期后群体下降较快,最终比对照增产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微生物菌剂肥的处理与对照产量基本持平,增产效果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超级杂交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屈肌腱损伤手术中回缩肌腱的引导方法.方法采用医用输液管导引法对82例患者102条屈肌腱损伤进行修复,引导回缩屈肌腱至损伤平面进行修复,术后随访2~9个月,观察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操作简便,易于肌腱修复,术后TAM法评定疗效优良率达92.0%.结论该改进方法优点突出,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