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C-MS分析澳洲坚果脂肪酸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澳洲坚果果仁中的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仁有13种脂肪酸,主要有油酸、棕榈油酸、异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69.12%),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30.87%),其中油酸相对含量高达49.69%.该结果有助于对澳洲坚果的深入研究,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区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抗灾夺丰收,采取分类指导、推广"三避"技术、间套种技术等科学抗灾技术,克服了严重春寒、干旱、台风等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北回归线以南1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属南亚热带区域,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8%,占全国热区面积近1/4。热区年均气温20~22℃,有效积温7000~8000℃,降雨量1100~2800mm,是荔枝、龙眼、香蕉、芒果、木薯等南亚热带作物生长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桂热1号”澳洲坚果叶片的营养特性,掌握其营养规律和特点,为科学合理施肥及选育营养高效的澳洲坚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年生桂热1号澳洲坚果健康植株,2011年每月15日在所选20株树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采集枝条顶部往下第2轮叶1片,分别测定N、P、K、Ca、Mg、Zn、Cu、Fe、Mn等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叶片N、P、K含量在4月均出现高峰,之后随时间推移N含量缓慢下降,P含量保持稳定,而K含量略有升高;Ca、Fe含量在4月时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之后缓慢升高,Mg含量周年基本保持稳定,而Mn含量周年缓慢降低;Cu、Zn含量4月达高峰,之后含量先减后增。【结论】桂热1号澳洲坚果生产中应及时补充N、K、Ca和Fe等元素。  相似文献   
5.
杧果链格孢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叶片法评价了采集自云南省和四川省的14株杧果链格孢叶斑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差异,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其中不同致病力、不同采集地的6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4株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显著,以菌株109致病力最强。供试6株菌株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8~32℃,较适宜生长的pH值为7,能广泛利用供试的9种碳源,氮源中的硝酸钾和L-天冬氨酸有利于菌丝生长。说明杧果链格孢叶斑病菌能适应较高的环境温度、广泛的酸碱环境和多种碳氮源。  相似文献   
6.
7.
国内外热带作物生产与科技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国内外热带农业的生产与科技发展现状、趋势,以便为中国热带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申报等提供决策参考,笔者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研究和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橡胶、木薯、油棕、香蕉、菠萝、芒果、荔枝等主要热带作物的生产与科技发展现状、趋势,并进行了国内外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在全球热带作物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热带农业科技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种质资源存量及品种结构、布局不合理、仅注重产中研究、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高层次人才及现代农民数量较少等科技现状限制了其产业的发展,有必要通过构建生态高值热带农业技术体系、科学布局、调整品种与产业结构、加强产前产后技术力量及轻简栽培技术的研发、注重各层次及各学科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热带作物科技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热带作物单产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热区的宏观经济环境对热带农业有着直接影响,热带作物产业的发展壮大与其密不可分。对近年来广西热区宏观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广西热区的热带农业发展提供思路,进而促进广西热区热带农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杧果细菌性黑斑病在我国杧果主产区内的发生流行规律,依托农业部杧果病虫害监测站,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四川省米易县、攀枝花市仁和区,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保山市和海南省三亚市调查统计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雨季是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的高发季节,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尤其是台风暴雨对杧果造成的多伤口和高湿度是病害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广西热区热量充足,雨水充沛,而且受台风影响少,适宜于发展香蕉生产。改革开放以来,广西香蕉生产突飞猛进。1980—2007年,种植面积从2.98万亩发展到110万亩,产量从1.61万吨发展到159万吨,平均单产从332公斤/亩提高到1640公斤/亩。面积、产量均名列全国第二,形成了规模化、基地化格局。到2010年,全区香蕉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25%,实现产值37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