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长期连作施肥白浆土中Zn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中有效Zn与植株体内Zn营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各施肥处理大豆连作土壤中有效Zn都高于轮作土壤,但连作大豆植株体内Zn累积吸收量却低于轮作。不同施肥处理轮作和连作土壤中有效Zn含量、植株体内Zn累积吸收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施用化肥>对照。  相似文献   
2.
垂直绿化植物萝藦栽培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各基质pH、EC、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萝藦种子发芽率、幼苗的生长指标及壮苗指数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萝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萝藦幼苗在园土、草炭和蛭石以体积比4:2:4配制而成的混合基质生长情况较好,其次是体积比4:3:3和4:6:0。  相似文献   
3.
揣燕  向春阳  赵秋  田秀平  杜锦 《草业科学》2023,40(6):1600-1607
以10个毛苕子(Vicia villosa)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叶片有机渗透物含量、叶片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差异,为选育高生物量品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0个毛苕子品种(品系)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由高到低均表现为M9> M8> M3> M4> M5> M6> M7> M1> M2> M1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为M8> M9> M3> M4> M5> M6> M7> M2> M1> M10,M8和M9的4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系)(P <0.05),M8和M9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M9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M1、M2、M6、M7、M10品种(品系),M3、M8和M9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系),M3、M4、M8和M9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品系);M3、M4、M5、M6、M8和M9的生物量均在1 963.6 g·m-2以上;毛苕子的生物量与所测叶...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市东丽区和西青区各5个养殖池塘为对象,采用顾益初和Bowman和Cole法对底泥中磷进行分组;通过在上覆水加H2PO-4溶液培养前及培养32周后各组分磷的变化,研究了外源磷向底泥中各组分磷转化规律;通过室内无外源磷进入32周培养前和后底泥各组分磷变化,研究了底泥磷组分对上覆水中DRP的贡献;对底泥各组分磷与上覆水中DRP含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明确养殖池塘底泥各磷组分含量分布、磷转化及底泥释磷等状况,为合理调控底泥磷释放,防止池塘富营养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池塘底泥总磷中约1/3为有机态磷,其余为无机态磷,各组分磷含量顺序是,西青区(5池塘平均):O-P>Ca10-P>MLOP>MROP>Fe-P>Al-P>Ca2-P>Ca8-P>LOP>HROP,东丽区(5池塘平均)则为:O-P>Ca10-P>MLOP>Fe-P>MROP>HROP>Ca8-P>Ca2-P>Al-P>LOP;上覆水中DRP与底泥中MLOP和O-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2-P、Ca8-P、LOP和TP呈显著正相关;上覆水中加入大量H2PO-4培养,其向底泥各组分磷转化量为,西青区(5池塘平均):MLOP>Fe-P>Al-P>Ca8-P>LOP>Ca2-P>Ca10-P>HROP;东丽区(5池塘平均)则为:MLOP>Fe-P>LOP>Al-P>Ca8-P>Ca2-P>Ca10-P>MROP>HROP,没有向O-P转化;无外源磷情况下,底泥对上覆水DRP的贡献率两区均是O-P>MLOP>Ca2-P>Ca8-P>LOP>Al-P,Fe-P、Ca10-P和MROP,HROP几乎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选取9个春油菜绿肥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连续翻压两年后,测定土壤和玉米子粒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研究比较不同春油菜绿肥品种翻压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玉米吸收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油肥1804翻压后土壤全量铁、锰和锌含量较春闲田CK处理分别提高了9.31%、5.71%、9.97%,土壤有效态铁、锰、锌含量较春闲田CK处理分别提高37.31%、62.35%、73.99%;中油肥1907翻压后土壤全铜含量较春闲田CK处理显著提高了84.29%;中油肥1901翻压后较春闲田CK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子粒铁、锰、锌的吸收量及玉米产量和品质。不同春油菜绿肥品种翻压后土壤有效态铜含量、玉米子粒铜及锰含量与春闲田C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与春油菜中微量元素和土壤全量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微量元素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氮量、产量、可溶性糖、蛋白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华北地区种植并翻压中油肥1804、中油肥1901、中油肥1907能较好地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生物有效性及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田秀平  马艳梅  韩晓日 《土壤》2003,35(4):344-346
试验结果表明,长期采用不同施肥耕作措施对白浆土有效P和无机P形态影响不同。普翻情况下,长期施用有机肥、秸秆可使土壤中Ca2-P、Al-P、Fe-P含量增加,并抑制O-P形成,不同之处是有机肥能保持土壤有效P含量,而单施秸秆则不能。长期施入土壤中的无机P肥向Al-P、Fe-P和O-P转化。免耕比普翻和深松更利于P素的积累。土壤有效P与各形态无机P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P与Ca2-P、Al-P和Fe-P之间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短缺问题,减少化肥施用,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在水高庄村日光大棚(SFQ)和小沙沃村日光大棚(XFQ)内,以不同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为处理,研究了设施大棚土壤中有效态Fe、Mn、Cu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与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效态Fe、Mn、Cu含量。大棚SFQ中,SGY土壤中有效态Mn、Cu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40.95%,348.95%;大棚XFQ中,XGY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态Fe含量,较对照处理高出12.28%,XGY处理的有效态Mn、Cu含量比对照处理分别高出84.60%,215.71%。2个大棚中有效态Fe、Mn、Cu与番茄果实V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3-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大棚SFQ中土壤有效态Fe与大棚XFQ中土壤有效态Fe、Mn和Cu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高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极显著提高番茄果实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因此,可通过添加有机肥来缓解设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短缺的状况,为土壤可持续利用及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施肥处理1年后,施有机肥的土壤中有机态氮组分含量最高,其次是沸石配施化肥,单施化肥和对照最低,施有机肥1年后水稻产量和吸氮量仍保持高水平,沸石配施化肥也可提供水稻第二年生长所需氮素,而单施化肥和沸石则不能。  相似文献   
9.
冬绿肥覆盖翻压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华北地区冬闲田生态问题以及为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二月兰、毛叶苕子和黑麦草3种冬绿肥,以冬闲为对照,进行了9 a连续定位试验。在冬绿肥翻压前采集植物和翻压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植株生物量、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全氮、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含量等,研究3种不同冬绿肥生物量及覆盖翻压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月兰和黑麦草的生物量显著高于毛叶苕子,分别高出48.17%和40.85%;二月兰和毛叶苕子植株全磷及全钾含量高于黑麦草。3种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冬闲,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毛叶苕子处理最高,为13.97 g/kg,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以二月兰处理最高,为164.13μg/g。与冬闲相比,3种绿肥翻压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氮含量。豆科绿肥毛叶苕子处理的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冬闲提高了26.50%、150.97%、52.92%、83.32%。因此,种植绿肥不仅能充分利用大面积的冬闲田,增加土壤冬季覆盖面积,还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等,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连作大豆长期不施肥和单施氮、磷化肥,白浆土中各形态氮素呈下降趋势,其中氨基酸态氮减少最多,10年间分别降低了148.00%和60.00%。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大豆秸秆还田,不仅增加连作大豆白浆土中各形态氮含量,而且改变了土壤氮素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