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010年以来,在普安县核桃重点产区开展了优良单株选择,按照丰产性状和坚果品质进行初选和复选,应用多性状综合评定开展决选。初选优株103株,复选优株43株,决选优株12株。优良单株的树冠投影产仁量为0.16~0.87 kg/m2,平均单果重为7.23~16.48 g,壳厚为0.85~1.80 mm,出仁率为51.4%~61.7%。优良单株无性繁殖材料在普安及周边区域可先行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和了解普安珍稀四球茶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定普安四球茶茶园植茶年限为5年、15年、25年和40年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研究不同植茶年限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茶园主要以>2 mm粒级团聚体为主,占总体的40.92%~65.02%,在植茶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贵州省普安县特有珍稀四球茶茶树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及其内在关联性,为四球茶的合理栽培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球茶为研究对象,选择植茶年限分别为5、15、25和40年的健康茶树种群,测定茶树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分析不同植茶年限下茶树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元素限制情况。【结果】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0~20 cm层土壤和叶片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5年时达最大值,土壤C含量较5和15年分别显著高27.33%和23.33%(P<0.05,下同),老叶C含量较5、15和40年分别显著高13.75%、13.07%和10.78%,新叶C含量较5、15和40年分别显著高21.12%、8.79%和25.63%;N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P含量则逐渐增加。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土壤、新叶和老叶的C:N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5年时最大),C:P和N:P逐渐降低,其中,15、25和40年土壤的N:P显著低于5年,分别低27.95%、29.01%和33.25%;植茶40年时,其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生长速率明显降低。茶园土壤的P素回归水平较高,N素回归水平较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老叶生长一直受N素限制,新叶生长逐渐由P素限制转变为N素限制。茶树叶片的P、C:P、N:P与表层土壤的C、P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老叶与新叶的N含量间、P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叶片的C:P、N:P与叶片P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适当的植茶年限(≤ 25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植茶年限过长(≥ 40年),土壤养分水平降低,养分循环过程受限,应采取增施N肥、补充有机质等措施以改善茶园土壤环境,利于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香椿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采集了贵州省关岭县人工培育的32年生香椿,通过树干解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香椿在幼龄阶段树高生长较快,15年以前其平均生长量在1.4m以上,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9年,年生长量1.633m;胸径生长高峰期在第9年,年平均生长量达1.95cm,18年后至32年,年平均生长量仍达到1.3cm以上;在30年前,材积增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出现两次高峰。香椿至32年时,可分为3个生长期,即:幼龄期、速生期和成熟期。并运用SPSS 13.0软件对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毛尖茶资源,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茶样中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茶样Ⅰ中鉴定出92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7种、醛类12种、烯烃类11种、酮类10种、醇类7种、杂环类5种、苯类3种;茶样Ⅱ中鉴定出89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3种、烯烃类12种、醛类11种、酮类10种、醇类8种、杂环类6种、苯类2种。茶样Ⅰ和茶样Ⅱ中共有香气成分78种,特有香气成分分别有14种和11种。茶样Ⅰ和茶样Ⅱ的萜烯指数分别为0.950 8和0.785 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