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与平作夏玉米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和不放蜂对照区相比,明显提高了玉米螟赤眼蜂对螟卵的寄生率,1992年三者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26.7%、3.6%和0;1993年分别为28.0%、6.6%和1.0%,自然落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9.1%、22.4%和4.6%。1994年用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为30.7%,而平作夏玉米不放蜂对照区仅为2.5%;自然落卵的卵块寄生率前者为56.2%,后者为12.3%。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心叶期抗螟夏玉米平作不放蜂和感螟品种不放蜂对照区的平均百株蛀孔数分别为54.8、102.6和277.2个,放蜂区与两个不放蜂对照区相比,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46.6%和80.2%。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心叶期玉米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并接种释放少量赤眼蜂等综合措施对穗期玉米螟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桃蛀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国内外对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 feralis(Guene)]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综述,涉及桃蛀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性信息素组成、交尾行为、分类学、人工饲养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了解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毒素蛋白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的毒力以及作用机理,通过饲喂含有Cry1Ac、Cry1Ab、Cry2Ab和Vip3Aa四种不同Bt毒素蛋白饲料,测定Bt毒素蛋白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毒力,并观察取食4种毒素蛋白后幼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毒素蛋白后72 h,Cry1Ab和Cry1Ac毒素蛋白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较高,校正死亡率为84.7%和76.4%;Vip3Aa和Cry2Ab毒素蛋白的毒力较弱。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4种Bt毒素蛋白后,中肠柱状细胞微绒毛脱落,杂乱地分散在肠腔内,杯状细胞变形和腔内微绒毛脱落,线粒体和内质网等变形破裂,细胞核的核膜消失、核质凝聚和形状发生变化,经Cry1Ab和Cry1Ac毒素蛋白处理后中肠细胞的病变症状和速度明显高于Cry2Ab和Vip3Aa毒素蛋白处理。表明Cry1Ab和Cry1Ac毒素蛋白对二点委夜蛾幼虫杀虫活性较高,显著高于Cry2Ab和Vip3Aa毒素蛋白,且对其中肠细胞的破坏作用也较强。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经侵入我国云南省。田间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与甜菜夜蛾S.exigua、斜纹夜蛾S.litura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在玉米上往往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其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黏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本文为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抗虫玉米通过根系分泌物或植株残体降解等方式将植株表达的Bt杀虫蛋白释放到土壤中。本文通过在人工土壤中添加磨碎的转cry1Ie基因玉米植株残体来饲养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研究了转cry1Ie基因玉米植株残体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发育及体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63 d的试验中,添加转cry1Ie基因玉米植株残体处理组没有引起赤子爱胜蚓的死亡。5个处理组与对照组中每7 d的蚯蚓体重、产茧数量、茧孵化数量均没有显著差异。SOD酶和POD酶活力随Bt玉米植株残体组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0B+0N(50 g Bt/500 g土壤)处理组中SOD酶和POD酶活力要显著高于0B+50N(50 g non-Bt/500 g土壤)对照组。因此,Bt玉米植株残体可以在7 d时诱导赤子爱胜蚓SOD酶和POD酶活性。但5个处理组与对照组中赤子爱胜蚓的总蛋白含量、AChE和CAT酶活力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警惕危险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重要的毁灭性农业害虫,目前已经入侵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及亚洲的印度,对我国构成入侵威胁。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征、为害、分布区域及入侵性、形态及分子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并对其入侵中国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同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安徽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早播小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截至8月25日全省16市全部见虫。2019年10月22日,淮南市寿县窑口镇早播小麦田发现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认为草地贪夜蛾。调查发现,全田均可见该虫为害状,百株被害率最高达84.21%,每平方米最高虫量43头。调查提示,入侵安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可取食为害小麦,应加强其在麦田发生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龟纹瓢虫捕食玉米蚜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的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幼虫和成虫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玉米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玉米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为196.85头。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该虫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到5月下旬,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入侵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5个省(市、自治区)。预计6月和7月将到达我国的玉米主产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受威胁玉米面积1 300多万hm 2,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玉米生产安全。我国玉米的种植布局随季节和纬度变化从南至北递次推移,时间和空间上互补,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其种群区域性迁移和周年繁殖为害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及时控制其为害,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防控草地贪夜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