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山区,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是浙江省扁型绿茶的重要产区,有着近十年多的辉煌历史,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营销网络,品牌创建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劳动力报酬的升高,茶农效益相对下滑。在新的形势下,缙云茶叶必需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科技攻关,茶园优化,特色提升,多品种开发,进一步整合培育壮大茶叶企业等途径,全面有效推进缙云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 1 997年以来 ,缙云县单季稻区恶苗病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 ,发病株率不断上升。 1 998年发病面积为50 0hm2 ,占全县单季稻总面积的 1 0 %左右 ,一般田块病株率为 3 %~ 5%,1 999年发病面积扩大到 2 0 0 0hm2 ,占总面积的 50 %以上 ,发病株率一般为 1 0 %~2 5%,严重的高达 3 0 %~ 50 %,甚至出现毁种 ,重播常规稻 ,已严重威胁到单季稻产量的提高。为此 ,我们于1 998~ 1 999年开展了单季稻恶苗病发病因子与防治对策的专题调查和试验研究 ,现将主要结果综述如下。1 重发原因分析1 .1 品种感病性 不同水稻类型 ,不同品种间的感病性存…  相似文献   
3.
浙中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日照充足,总体气候条件优越。长期以来是中药材浙八味中浙贝母和延胡索的主要产区,大多以浙贝母(或延胡索)-水稻二熟模式种植。近年来,缙云县的一些浙贝母(延胡索)产区,在浙贝母(或延胡索)生长后期套种一季甜玉米,形成浙贝母(或延胡索)/甜玉米-水稻三熟的种植模式,既稳定了浙贝母(或延胡索)和水稻产量,同时每667m2增收甜玉米鲜果穗800kg,每667m2增产值2000多元。既提高了耕地单位面积的产出,又增加了生产农户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气的污染、污水的侵蚀以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但在诸多影响因子中,种植业农药的滥用,养殖业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缙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浙江绿谷的北大门,全县森林覆盖率86%,是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优良场所,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病虫害的加剧,生产的农产品同样存在着安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姜是姜科姜属作物,在缙云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县种植生姜面积达325hm^2,总产6000多t,总产值达200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于种粮的2—3倍,并形成了以东渡、七里、溶江等乡镇为主的生姜种植区域,初步形成了生姜产、销、贮、加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种植生姜已成为产区农民的共识,种植生姜已成为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7.
8.
缙云"仙都笋峰"茶产于"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丽水。缙云县现有茶园面积55102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8556亩,年产"仙都笋峰"名茶1206吨,总产值达18845万元,缙云县目前拥有名茶加工机械6790台,全县机械加工名茶产量在98%以上,但是由于茶农掌握机械加工技术不一,所生产的"仙都笋峰"茶品质难以统一,针对该现状,笔者参照DB331122/20.3-2009缙云县农业地方标  相似文献   
9.
西红花是稀缺名贵中药材,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2009年缙云引种成功。墨江紫米稻是云南墨江的地方优良水稻品质。2011年缙云引种成功。自2011年秋冬开始对约3.3hm2水田进行了西红花-墨江紫米稻模式生产试验,取得成功并获较好的生产效益,每667m2产西红花干品0.8kg,优质墨江紫米稻谷328kg,复种种球786kg,每667m2产值达43000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