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甘肃陇南小麦不同品种类型抗条锈性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73~2002年的30年间,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变化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选择具垂直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抗性和持久抗性等不同类型的7个品种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里勃留拉和N.斯特拉姆潘列长期保持了稳定的抗锈性。里勃留拉的抗性可能由多对微效基因控制,N.斯特拉姆潘列的抗性可能由主效基因控制,兰天12号所具有的慢锈性和兰天1号的高温抗性以及抗条锈基因的合理布局对延长品种抗性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全生育期0~100cm 土层内土壤含水率和耗水量时空动态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全膜覆盖冬小麦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优化地膜覆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设计M 和露地(CK)、10粒/穴密度(相当于267.75kg/hm 的播种量)、重复3 次、随机区组排列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M 全生育期显著影响到30~40cm 和40~50cm 土层水分;M 在抽穗和灌浆前期能够显著影响30~50cm 土层含水率,使供水峰值提前出现。M 灌浆中、后期能够充分调动50~60cm 水分到0~30cm 土层,对60~70cm 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以补充上层水分的亏缺。M 也有效拉升70~90cm 区域水分的向地表运动,作为重要的水源在生长关键期发挥有效补给作用。本试验结果同时表明,M 的水分利用高效区域主要发生在0~90cm;对90~100cm 含水率和耗水量动态变化的分析表明,M 效应可以达到100cm 以下。露地栽培(CK)在相同时期、相同土层,水分补给现象不显著;在灌浆中、后期,对50~70cm 水分的利用率较高,造成阶段性的水分高消耗和含水率快速降低现象,无法及时获得补给;对水分的利用主要发生在0~70cm 土层。此外,M 最大的效应之一就是在生育期内、0~40cm 土层内拥有的水分含量总体远高于CK。对各层相关分析表明,取样层次、取样阶段、覆膜与含水率存在显著关系;M 条件下,水分呈连续体,在补给、平衡能力方面显著高于CK,从而保证了小麦的生长。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中、深层土壤水分,有效保蓄土壤水分,从而增强小麦抗旱能力;其对旱地冬小麦生产或可产生较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较之以往雨养旱区小麦覆膜技术有突破,即全生育期全地面平作覆膜、膜上覆土1~2cm、一膜多年连用、免耕,解决了苗穴错位、前期低温有碍生长、后期高温逼熟问题,达到变无效降水为一部分或绝大部分有效、高效保墒、增温提墒、调动中深层水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抗条锈新品种兰天2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1号是兰州商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品系85-173-4为母本、抗源材料保丰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天水市和甘肃省陇南片半山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折合产量5 534.3 kg/hm2,较对照品种咸农4号增产16.04%.2005-2006年度山旱地生产示范平均产量5 250.0~8 443.5 kg/hm2,表现丰产性好.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条锈菌的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中抗至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致病类型水4、水7、水14均免疫,对混合菌免疫至中抗,中抗白粉病.籽粒含粗蛋白14.62%、赖氨酸0.64%.适宜在陇南的半山区、塬区和高海拔旱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是以兰天16号为母本、陇原03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为04-277。在2010—2012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度13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 377.65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8.83%。株高62~74 cm,穗粒数27.4~35.7个,千粒重36.9~40.1 g,容重761~775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85.9 g/kg、湿面筋(14%水分)313.1 g/kg、赖氨酸5.2 g/kg,沉降值(14%水分)51.2 m L。苗期对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水4免疫,对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贵22-9、贵22-14、混合菌表现中抗,田间中抗白粉病。适宜在庆阳市南部川塬区、平凉市东北部塬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6.
红芪种子发芽特点及种子处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由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周祥椿教授任所长.研究所在兰州商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推动科技进步为宗旨,以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条锈病控制技术体系作为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宽研究领域,包括开展小麦抗病遗传机制、杂种优势利用、航天育种、相关的栽培技术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胡麻白粉病是甘肃省陇南地区的常发病害,在内蒙古、山西北部以及甘肃中部地区也时有发生。甘肃省1978年由于胡麻生长后期阴雨,大部产区病害流行。胡麻感染白粉病后,叶片表面被有灰白色粉状病斑,以后提早枯死,影响种子的饱满度。白粉病发生较早的,往往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9.
航天诱变后代遗传变异评价和表型鉴定对航天诱变育种材料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从小麦品种兰天15和郑麦9023的航天诱变后代中筛选出抗条锈病突变体,采用21对核心引物对其航天诱变后代与亲本的遗传相似性进行评估,用条锈菌菌株CYR32、CYR33和V26/G22对航天诱变后代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兰天15的航天诱变衍生系与亲本间差异标记数量较多,且抗条锈性和芒的有无等性状发生了遗传分离,推测可能存在异花授粉导致的遗传重组;郑麦9023的航天诱变衍生系与亲本差异标记数量均不超过2个,且苗期抗病性等绝大部分性状均与亲本相同,仅成株期抗病性较其亲本有明显提高,推测成株期抗病性变异可能来自航天诱变。结果表明,郑麦9023部分具有成株期抗病性的优良选系,可用于小麦抗条锈育种。  相似文献   
10.
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全生育期及地表全膜覆盖、膜上覆土、一膜连用、穴播为特点的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旱作增产措施。本研究设计二因素四水平四重复随机区组试验,从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层面,对其增产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全膜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冬小麦生育进程,播种期可推迟10~15d,促使提前返青和成熟,提高越冬前壮苗率,对农艺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幅增加产量,增产率较CK高22.79%~34.73%,净产量增加1304.11kg/hm2~1715.16kg/hm2;10粒/穴密度能够达到最高7055.10kg/hm2,产量的大幅提高获益于诸因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群体、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容重的显著增加。全膜对各性状和产量因子的效应,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10粒/穴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该技术挖掘产量潜力、提高相关因子的生产能力,防止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密度小于该范围不利于群体增加,大于它则易于倒伏、脱肥,养分偏耗严重,造成减产。结论:该技术在降雨量小于500mm的雨养旱地农业冬小麦区,能够达到积蓄无效降水、提升深层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前期增加地表温度后期有效降温,可以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等作用,有益于各因子的协调生长,从而大幅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