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改良SDS法提取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叶片DNA为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模板、引物、Tat/DNA聚合酶和dNTPs等4因素各7个水平对栝楼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各因子的浓度进行优化,首次建立了栝楼ISSR-PCR分析的最适反应体系:20μL的反应体系中,1×buffer,模板含量为50ng,引物的浓度为0.5μmol/L,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为0.8U,dNTPs的浓度为200μmol/L。随机选取10条引物验证体系稳定性,并对190条ISSR引物初筛,得到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126条。经验证,本实验所建立的栝楼ISSR-PCR反应体系具有稳定可靠、可重复性好、多态性较强等特点,能够较好的应用于栝楼的ISSR分子生物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栝楼雌雄株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栝楼雌雄株花器形态特征的观察,发现雌花子房在雌花分化初始即开始膨大,明显区别于雄花;18%的雌花中具有花药,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雌花花药中并不含有花粉,排除了其自花授粉的可能。花期雌雄株叶片在水溶性酚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种子大小与性别的关系研究,发现同一批种子中,长成雄株的种子比例远高于长成雌株的种子比例,且种子重量与栝楼性别分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筛选栝楼早期性别鉴定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南板蓝根为原料,首次探索了水酶法提取靛蓝色素的工艺流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加酶量、pH值和料液比等对靛蓝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20、加酶量6g/L、pH值5、提取温度50℃的条件下提取3h,靛蓝提取率最高,为0.218%。该方法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简化了提取流程,提高了提取效率,且产生的污染较少,达到了绿色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4.
播种密度对秸秆覆盖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秸秆覆盖下作物群体对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渭北旱塬研究秸秆覆盖与常规耕作模式下播种密度对土壤储水量、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秸秆覆盖与常规耕作相比休闲期在0~3.6m土层多蓄水105mm,主要于小麦拔节后利用。不同播种密度主要影响小麦抽穗前的群体大小,抽穗后群体差异不显著。小麦籽粒产量为2 841~3 496kg/hm2,不同密度水平或覆盖均没有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但是高密度处理较中、低密度显著降低小麦收获指数。另外,秸秆覆盖小麦较常规增加20%耗水量,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降低11%。因此,在休闲期降雨丰富,生育期特旱的气候条件下播种密度对秸秆覆盖小麦产量没有影响,显著增加耗水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播种密度、秸秆覆盖及其交互效应还有待于在其他气候年型下进一步研究观测以便综合评价这些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而建立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用水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栝楼雌雄株苗期、花期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栝楼雌雄株不同发育时期植株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栝楼植株早期性别判定提供参考。通过定株标记,测定栝楼苗期和花期雌株雄株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水溶性酚、内源激素以及核酸的含量。水溶性酚、核酸、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的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降低,可溶性糖、脱落酸(ABA)、玉米素(ZR)的含量则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增加;苗期栝楼雌株叶片中可溶性糖、ABA和ZR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株,水溶性酚和核酸的含量则显著低于雄株,GA的含量在雌雄株之间无显著差异。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水溶性酚、核酸、ABA和ZR的含量可作为栝楼早期性别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肉类食品安全风险仍然存在,以科技创新驱动食品安全水平提升已成为各方共识。我国对肉类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不断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不懈构建肉类食品从餐桌到牧场的溯源技术体系,加大在肉类食品加工、生产、储运以及分销过程中的科技投入,在溯源技术体系建设、检测方法开发等方面成绩显著。从餐桌到牧场溯源技术体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罗铮  孙群  曲超  王永春  孙宝启  丁自勉 《种子》2007,26(7):60-62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及不同贮藏方法对于紫花地丁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Ⅳ级和Ⅴ级成熟度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种子的千粒重也较高,含水量和电导率最低,表明此时种子活力最高,在种子生产上可于清早采集微微开裂的蒴果以及果皮颜色稍白的饱满挺起蒴果。用塑料袋密封于0℃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指数没有任何变化,显著高于其它几种贮藏方法,纸袋常温贮藏种子活力下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用对旱地秸秆覆盖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旱地保护性耕作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建立合理的氮素管理模式,在渭北旱塬研究了秸秆覆盖下氮肥用量及施用时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小麦花后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氮用量明显增加小麦旗叶中丙二醛的累积,加速了旗叶衰老。氮素分次施用有延缓小麦旗叶SPAD值下降从而延缓旗叶衰老的作用,但是没有显著影响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秸秆覆盖较不覆盖显著提高了小麦旗叶的SPAD值、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延缓了旗叶的衰老,进而提高了灌浆后期籽粒的灌浆速率,有增加千粒重的趋势。小麦籽粒产量变化范围为3 123~3 714kg·hm-2,试验年度氮素调控和秸秆覆盖均没有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