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筛选出黏虫Mythimna separata参与杀虫剂解毒代谢的主效细胞色素P450基因,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用于处理黏虫3龄幼虫的亚致死浓度,通过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结合数字基因表达(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对不同处理的黏虫进行测序,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验证12个P450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用于处理黏虫的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亚致死浓度LC_(10)分别为0.15、13.66 mg/L;对照样品、氟虫腈处理样品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样品分别获得59 521 504、64 838 148和41 722 990个原始序列数据,分别获得57 441 216、62 368 912和40 285 164个过滤后的序列数据;过滤后的序列长度分别为8.62、9.36和6.04 G;碱基错误率均为0.02%;Phred数值大于20、30的碱基占总碱基的百分比均高于90.59%;鸟嘌呤+胞嘧啶(guanine cytosine,GC)含量分别为47.16%、48.94%和47.55%,表明转录组测序质量较高;黏虫受氯虫苯甲酰胺胁迫后,29个P450基因表达量上调,27个P450基因表达量下调;黏虫受氟虫腈胁迫后,23个P450基因表达量上调,26个P450基因表达量下调;12个P450基因表达量的RT-qPCR技术检测结果与DGE测序文库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参与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代谢调节的细胞色素P450(P450) 基因,采用浸渍法,用吡虫啉或氟啶虫胺腈处理麦二叉蚜24 h后,通过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RNA-seq测序,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P450基因,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验证。结果表明:用吡虫啉处理麦二叉蚜后,有19个P450基因上调表达,15个P450基因下调表达;用氟啶虫胺腈处理麦二叉蚜后,有18个P450基因上调表达,15个P450基因下调表达。运用qPCR验证了吡虫啉对12个P450基因的诱导表达,其结果与DGE测序文库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些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麦二叉蚜P450对蚍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解毒代谢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阿维菌素与3种化学杀虫剂复配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延缓抗药性,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增效,我们探讨了阿维菌素分别与吡虫啉、啶虫脒和氟啶虫胺腈复配对麦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有效成分比3∶1,13∶9,1∶2,1∶4,1∶7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48.2,152.6,132.2,156.2,157.3,最佳配比为1∶7,其LC_(50)为0.485μg/mL;阿维菌素与啶虫脒有效成分比15∶1,5∶2,1∶1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55.3,198.9,139.1,最佳配比为5∶2,其LC_(50)为0.255μg/mL;阿维菌素与氟啶虫胺腈有效成分比2∶1,1∶3,10∶19,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41.3,176.3,206.4,最佳配比2∶1,其LC_(50)为0.222μg/mL。不同药剂以增效显著的配比混配使用,为麦蚜的有效防治和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桃果实不同成熟期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桃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期的果实中总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以揭示不同品种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多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品种桃果实中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在采摘初期最高,随着果实的成熟呈逐渐下降趋势。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显示,绿原酸、儿茶素、新绿原酸、表儿茶素是各品种桃果实中最主要的酚类物质,其含量在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与总酚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阿维菌素与4种生物杀虫剂复配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实现生物农药的高效使用,进而减少农药残留危害和延缓害虫抗药性,采用带虫浸渍法探讨了阿维菌素分别与多杀菌素、苦参碱、除虫菊素和鱼藤酮4种生物农药复配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多杀菌素的有效成分以1∶50、1∶75、3∶100、3∶350、9∶50、1∶200和7∶150比例复配时,均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复配比为1∶200时,其共毒系数为277.3,毒力效果最佳,其LC_(50)为14.493μg·mL~(-1);阿维菌素与苦参碱的有效成分比为7∶270和1∶360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71.3和222.4,最佳配比为1∶360,其致死中浓度LC_(50)为32.465μg·mL~(-1);阿维菌素与除虫菊素的有效成分比为4∶1、3∶7和7∶3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96.5、188.7和224.7,最佳配比为7∶3,其LC_(50)为0.445μg·mL~(-1);阿维菌素与鱼藤酮的有效成分比为2∶35、9∶70、1∶280、1∶105和1∶630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88.1、189.2、257.4、224.8和286.6,最佳配比为1∶630,其LC_(50)为22.017μg·mL~(-1)。因此,阿维菌素与不同生物杀虫剂以增效显著的配比混配使用,可为麦二叉蚜的有效防治和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体内与杀虫剂靶标和代谢抗性相关的基因信息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选出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性表达的抗药性相关基因,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和RNA干扰技术对选取的5个抗药性相关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结果显示,共获得与杀虫剂靶标和代谢相关基因374个,其中在3龄若蚜体内上调表达基因有129个。CAT-3、CYP6A13-2、CYP4g15-2和nAChR α2-3基因在3龄若蚜、无翅成蚜和有翅成蚜体内的表达量比在1龄若蚜体内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GST1-1基因在3龄若蚜和有翅成蚜体内的表达量比在1龄若蚜体内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荻草谷网蚜3龄若虫经吡虫啉处理后,CAT-3、CYP6A13-2、CYP4g15-2和GST1-1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而nAChR α2-3的表达量显著下调。沉默CAT-3、CYP6A13-2、CYP4g15-2及GST1-1后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度增加,而沉默nAChRα2-3后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度降低,表明CAT-3、CYP6A13-2、CYP4g15-2、nAChR α2-3和GST1-1这5个基因均可能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