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在北京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院内,主要的绿化树种是油松,共394株,因受微红稍斑螟危害,致使松树的枯梢遍布,侧梢丛生。1982至1984年,连年用高浓度(700倍)氧化乐果和杀螟松等农药喷雾防治,每年7—8次,并辅以人工剪除虫梢,但效果不佳,相反每次喷  相似文献   
2.
诱捕器的不同颜色对棉铃虫诱蛾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具有无污染、成本低的特点。性诱剂的纯度、载体、载量、诱捕器等诸因素,直接影响着防治效果。在本文中,通过在山东、河北、山西等地采用诱捕器不同颜色的诱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色诱捕器比褐色或红色诱捕器诱蛾数量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用性诱剂诱捕法防治微红梢斑螟,经过两年试验证明,用粘胶型诱捕器诱捕雄蛾,可降低下一代幼虫的危害,性诱剂诱捕防治区与化学农药防治区的油松树的枯梢率是相似的,但防治费用性诱剂比农药低。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从38种标样化合物中,发现4种对棘禾草螟雄蛾触角具有强烈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这4种化合物的不同比例,在田间做诱捕雄蛾的试验,其结果表明,只其中一种,即顺-9-十六碳烯醛(A),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顺-11-十八碳烯醛(B)、顺-9-十四碳烯醛(C)、顺-9-十六碳烯醇(D)三种化合物,加入到顺-9-十六碳烯醛中,都具有明显的抑制诱蛾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红梢斑螟性引诱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6种标样化合物中,4种化合物激起本种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鳞翅目螟蛾科)雄蛾强烈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它们是Z9-14∶Ac(A),Z11-16∶Ac(B),Z11-16∶ALD(C),和Z9E11-14∶Ac(D)。上述化合物用橡皮塞作载体,以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野外试验,证明本种松梢螟的性引诱剂由3种化合物组成,其比例为B∶C∶D=1∶7∶2,诱蛾效果超过活雌蛾。该性引诱剂中加入化合物A,降低诱蛾效果。试验还表明,用此性引诱剂,可监测野外本种松梢螟的成虫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