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盐碱地棉花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硫酸盐盐碱地棉花花生种植模式和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以‘鲁棉研37 号’和‘花育36 号’为供试材料,在高唐硫酸盐盐碱地条件下,通过两年大田试验分析了棉花花生不同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单位面积的土地当量比、种植成本和效益。结果表明,在试验点的气候条件下,棉花花生不同种植模式中两种作物产量存在年际间差异;棉花花生2:4 和4:8 间作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总效益、总成本和净效益均较高,其中4:8 种植模式的最高。棉花花生4:8 大小幅间作种植,年际间换带轮作,可作为当地棉花花生复合种植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富硒小麦生产中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的差异及其机制,于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研究天然富硒土壤、施硒土壤和缺硒土壤对小麦籽粒硒积累、植株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为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较缺硒土壤,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28μg/kg,其有机硒占比为81%,籽粒硒强化指数达35%;富硒土壤显著提高籽粒硒含量,达176μg/kg,有机硒占比为83%,籽粒硒强化指数达27%。较缺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可显著提高越冬-拔节、拔节-孕穗两阶段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达31%,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均可提高千粒重4%~8%,增产3.15%~4.16%,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总之,富硒土壤和施硒土壤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生产标准,且富硒土壤更有利于籽粒有机硒积累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区主推玉米品种子粒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淮海区36个主推玉米品种子粒各微量和常量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子粒Zn、Fe、Mn和Cu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6.2~24.0、17.7~32.9、3.3~7.4和1.1~2.4 mg/kg,其平均浓度分别为20.1、23.0、4.5和1.6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0.3%、23.0%、23.9%和22.1%。Ca和Mg浓度范围分别为37.8~93.5和1 002.1~1 357.4 mg/kg,平均浓度分别为68.3和1 163.2 mg/kg,变异系数为25.3%和7.9%。N,K和P浓度范围分别为8.9~14.0、3.2~4.8和2.2~3.0 g/kg,平均浓度分别为11.5,3.9和2.6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2.4%,10.7%和8.3%。子粒中60.2%~85.9%的P以植酸磷形态存在,与Zn和Fe均无相关性;Zn和Fe同时与Mn、Mg和K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玉米子粒中Zn、Fe、Mn、Mg和K浓度提高的同时不会提高植酸P浓度,有利于提高子粒Zn和Fe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4个施氮水平(N0、N1、N2、N3),副区为4个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单作(行距60 cm,株距分别为20 cm和30 cm)、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行比2∶2),以此研究氮肥和种植模式对玉米、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种植体系下,仅就作物所占净面积而言,玉米为优势作物,间作比单作增产显著;大豆为劣势作物,间作模式下减产显著。对整个种植体系来说,土地当量比1,说明玉米大豆间作是一种对提高整体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益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降水年型施氮量对冬小麦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氮肥用量引起的小麦生育期耗水量、植株氮素积累与运转、产量及效率的变化,为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20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后夏休闲,一年一熟。3个试验年降水量分别属于正常、干旱和湿润年型。试验设施氮量0、120、150、180、210 kg/hm2 5个处理,分析了小麦耗水量、氮素吸收与利用、产量形成及不同降水年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降水年型旱地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均以N 180 kg/hm2最高,且丰水年和欠水年耗水变化率以施N 150~180 kg/hm2最高,平水年则以施N 120~150 kg/hm2最高。与其他施氮处理相比,丰水年施N 180 kg/hm2提高了播种—拔节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了花前叶片和穗轴+颖壳氮素运转量,平水年和欠水年施N 150 kg/hm2提高了播种—拔节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及花前叶片和茎秆+叶鞘氮素运转量。不同降水年...  相似文献   
6.
锌(Zn)是动植物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预防肺炎等疾病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小麦作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为满足人体对锌的营养需求,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十分必要。为给优质富锌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在田间条件下进行土壤和叶面施锌试验,研究其对小麦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尤其是对籽粒锌浓度的生物强化效果,以及对籽粒中其他2种有益微量元素(铁和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施锌肥使小麦穗数从447.0万穗/hm2增加到511.5万穗/hm2,增幅14.4%。土壤和叶面施Zn使得小麦籽粒产量从5419.5~6250.5 kg/hm2增加到6372.0~6811.5 kg/hm2,增幅5.2%~17.6%,对籽粒铁和硒浓度均无显著影响,有效提升籽粒Zn浓度,从34.0~39.6 mg/kg提高到44.6~46.6 mg/kg,增幅17.7%~32.9%,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和科学家所推荐的生物强化目标值(40~50 mg/kg)。因此,土壤和叶面施Zn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可以提升籽粒锌营养品质,是实现小麦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