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水样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竹炭为载体,将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固定在竹炭(比表面积365m2·g-1,孔比容积0.34 mL·g-1)上,研究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氨氮的去除及影响因素.考察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溶解氧、pH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研究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氨氮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竹炭吸附法和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氨氮质景浓度、竹炭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溶解氧、pH等因素均影响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竹炭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增加,氨氮去除率和去除量均趋于增大,但投加量增加到一定量时,氨氮去除率和去除量增幅均趋缓.pH为8的偏碱性环境利于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氨氮的去除.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水样存在竹炭吸附和微生物脱氮2种作用.对于初始氨氮质量浓度≤200 mg·L-1的水样,调节水样pH为8,控制水样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 mg·L-1左右,竹炭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可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氨氮去除率可达70%以上.竹炭同定化微生物去除氮氮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浅析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汇 《云南农业科技》2003,(B06):200-205
通过认真总结10余年研制开发农业专家系统的工作,对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开发农业专家系统较为成熟的工作步骤和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柑橘类果树无公害施肥运筹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组建无公害施肥运筹模型是提高柑橘类果树无公害施肥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柑橘类果树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本文描述了建模的依据、方法及过程.模型构件为:①柑橘的类型(X_1),②树龄(X_2),③产量(X_3)(kg/株/年),④土壤有机质含量(X_4).第①、②、③项是影响N、P、K施用量的主导因素,第④项是土壤N、P、K天然供给量的主导因素.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一组层次明显,相互依赖,以多元二次多项式及S曲线为基础的函数.  相似文献   
4.
蚕豆蚜为豆蚜、豌豆蚜速效豆修尾蚜的混合种群,其发生程序用轻、中、重、中、偏轻、中偏重5个级别进行描述,在蚕豆生长的季节里,一定区域内,同一发生程度年度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复性,据此选用“模糊优先比”作为蚕豆蚜发生区域趋势预测的基本方法,用与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并具有先兆性的7个因子,对翌年蚕豆蚜发生趋势进行预测,经1993 ̄1995连续3年应用,预测与实况均相符,较好地解决了蚕豆蚜危害的长期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5.
6.
水稻产量和穗瘟与栽培措施配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
栽培稻分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为了比较Glaszmann和程侃声等对亚洲栽培稻的分类体系,将Glaszmann氏提供的197个水稻品种的同功酶位点原始记录和程氏对它们就6个形态性状的评分作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二人的分类基本一致,数值分类也表明栽培稻可以只分籼粳两个亚种,处于中间的少数品种可称为偏籼或偏粳。程氏采用的“性状指数法”似更为便利而有效,特别适于田间及育种工作,虽然带有一定的经验成分,但加以生化或数值分类的检验,即可弥补该法的不足,有助于澄清个别不够明确和错划的事例。因此,我们建议为求得最佳的分类系统,最好运用二种以上的方法,相互补充校正。  相似文献   
8.
9.
甘蓝蚜危害油菜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用一种衡量蚜虫危害的新尺度——“累计蚜量(头/天)”,对油菜不同生育阶段的单株损失及补偿作用分别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苗期、苔花期、荚果期都存在着一个造成损失的临界危害量(C)。苗期 C 为360~440(头/天),苔花期 C 为13500~16500(头/天),荚果期 C 为2700~3300(头/天)。危害量与损失率的关系符合 logistic 曲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害株”的概念,既有蚜虫而又影响产量的植株。并结合蚜虫消长规律及累计蚜量的计算原理推导出确定“有害株”蚜量标准的公式B=C/(1/2)T(1+Q~n)+ITQ(1-Q~(n-1))/(1-Q)经比较,认为“危害株率”是蚜虫防治指标理想的尺度,它不仅明确可靠,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作物栽培数学模型的应用(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