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紫外光诱导灰葡萄孢产生抗多菌灵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测得多菌灵对Botrytis cinerea野生菌株B_2的最低抑制生长浓度(MIC)值为0.5ppm。然而,经紫外光照射定向诱导,从B_2获得了突变频率为I/0.9—4.5×10~4的抗多菌灵突变菌株。这种抗性菌株在含多菌灵1000ppm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很少受到抑制,在多菌灵2000ppm情况下仍能生长,难以测定MIC值。诱变抗性菌株(B-UV1)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培养8个月,抗性程度仍未下降,但生长速率降低。 B-UV1菌株对苯来持、托布津杀菌剂表现高度的交互抗性,但对克菌丹等4种测试药剂的敏感性,与野生菌株相似。接种草莓时,B-UV1菌株引起的发病率为野生菌株的77.8%,而且病情较轻。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黄萎病菌毒素在致病中的作用,本试验采用该菌强、弱二种不同致病力类型的菌株毒素进行对棉苗气孔抗性、脱落酸(ABA)增加、叶片细胞膜透性和叶片原生质体的破坏率等研究,对该病菌的致病机制进行探讨,并比较菌株间对棉苗致萎作用的差异。所用材料,供试菌株:致病力强的  相似文献   
5.
速克灵抗性灰霉病菌菌株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灰霉菌对二甲酰亚胺类与苯并咪唑类药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与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之间也不存在交互抗药性。杀菌剂福美双、克菌丹、百菌清对二甲酰亚胺类抗性菌抑菌效果较好。高抗二甲酰亚胺类药剂的某些菌株产孢能力大于敏感菌株。抗性菌单孢分离后代仍保留抗性。大棚草莓连续9次喷撒速克灵,每次间隔10—14天,未发现速克灵抗性菌株的产生。盆栽草莓试验表明,无药条件下,抗性菌株的致病力明显低于敏感菌;正常用药条件下,速克灵对抗性菌株的防治效果明显低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郊灰霉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田间抗性的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大葱上分离到的B1茵株(Botrytis cinerea)对多菌灵、托布津类杀菌剂有高度耐药性。在含多菌灵1000微克/毫升的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上,该菌株的菌丝生长很少受到抑制,难以测定最低抑制浓度(MIC)值,而野生敏感菌株在0.5微克/毫升多菌灵浓度下,菌丝则完全不能生长。B1菌株对多菌灵、托布津、苯菌灵有高度交互抗性,但对克菌丹、百菌清、二甲菌核利杀菌剂的反应与野生型菌株相似。 B1菌株在无药的PSA培养基上菌丝转移连续培养12代后测定,只表现生长速率有所减慢,而对多菌灵的抗性程度无下降。  相似文献   
7.
三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表明,感染白叶枯病的病叶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健叶,病叶与健叶之比分别为1.32,1.29和1.88。五个水稻品种成株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亦病叶高于健叶,以感病品种金刚30为最高。同一病叶上近病斑的叶片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远离病斑的叶片组织。 用凝胶圆盘电泳法测定水稻苗期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结果表明,感病品种酶带少于抗病品种。但是无论抗、感品种在接种白叶枯病菌后病叶的酶带与健叶一致,成株期测定的结果与苗期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全国主要甜菜(或种子)产区的C.beticola645个单孢菌株进行了测定,发现来自内蒙古、宁夏、吉林的菌株绝大部分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具有高度耐药性,来自淮阴的菌株大部分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表现敏感;所有菌株对百菌清与速克灵的反应与野生菌株相似;抗性菌株对托布津、苯菌灵、噻菌灵、多菌灵具有交互抗性;抗性菌株在无药的PSA上连续培养12代后,只表现生长速率有所下降,而抗药性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7,1988两年对全国重要稻区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抗药性的测定表明:稻瘟菌敏感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为15.38μg/ml,30μg/ml 异稻瘟净抑菌率>52.87%;抗异稻瘟净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较异稻瘟净菌株高2倍,为46.00μg/ml,30μg/ml 异稻瘟净抑菌率<51.46%。在南方双季稻区存在大量抗异稻瘟净菌株,其中在广西平南县抗性菌株频率达91.67%,而单季稻区抗性菌株频率最高只有10%。稻瘟病菌抗异稻瘟净菌株在部分地区仍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30μg/ml异稻瘟净可用作抗性监测中的鉴别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