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麦178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00047. 1 特征特性 徐麦178属于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17 d,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5...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施行,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需要注重规范民宅建设。只有民宅建设得到规范,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从整体上有所改善,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1新农村建设中民宅建设存在的问题1.1实用性不强在我国,大部分的民宅都是由无资质的施工队伍建设的,没有经过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具体施工方案也没有经过正规建筑单位的审核。因此,大部分的民宅在功能和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苏省2013—2017年淮北小麦品种试验4年汇总数据,分析了江麦23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江麦23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对照淮麦20增产3.13%~5.79%)、稳产性(3年高稳系数HSC高于对照)、适应能力较强(4年适应度高于对照)的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此外,产量构成三要素分析表明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在稳定穗粒数的前提下,提高千粒重和增加有效穗数是提高江麦23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一、推广农机信息网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今的21世纪,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农机推广由于信息化的参与也已经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关注。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当中的一些新式农机用具,这不仅仅能够为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还能够为农机的推广带来方便和快捷。二、农机推广信息化工作的现状1.农机推广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发展加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艾纳香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月份和不同株龄的艾纳香,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艾纳香l-龙脑含量以10月的最高,8-12月份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生艾纳香中的l-龙脑含量最高,与1年生及更小株龄的艾纳香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以6月、8月与11月的较高,2年生艾纳香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株龄的艾纳香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l-龙脑为指标提取艾片时,9-12月中旬都可采收,以10月最佳;以总黄酮为指标在11月份采收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增密减氮栽培途径的可行性及其碳氮代谢调控机制,于2019-2020年以徐麦35为材料,设置不同密肥组合,研究增密减氮对产量和氮效率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适当减少施氮量,徐麦35的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素生理效率(PE)、氮收获指数(NHI)均显著增加。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碳氮比(C/N)与产量、NAE、PFP、PE均呈显著正相关。密度240×10·hm-2~300×10·hm-2、施氮量180 kg·hm-2时产量可达到8 500 kg·hm-2以上,高于180×10·hm-2和270 kg·hm-2密肥组合下的产量水平。同时,NAE、PFP、氮肥吸收效率(RE)、和PE分别提高了62.1%~67.9%、57.6%~59.1%、5.1%~14.4%和41.6%~59.4%。返青期施用控释肥(A1)较拔节期施用尿素(A2)的氮肥吸收效率平均提高了6.8%,有利于实现江苏淮北麦区节本增效绿色轻简化栽培。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以及相关基因的分布,以该地区近20年通过审定的44份小麦品种作为材料,采用整穗发芽和籽粒发芽两种方法鉴定其穗发芽抗性;利用分子标记对主要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Vp-1BTaMFT-3ATaMKK3-ATaPM19-A1Tamyb10-D1TaDFR-B进行检测,并结合其表型分析不同抗性基因的效应。结果显示,44份品种的SGR(整穗发芽率)均值为52.5%,变化范围为10.5%~88.8%;GI(发芽指数)均值为53.9%,变化范围为12.4%~96.7%;有7份品种的SGR和GI值达到了中抗水平,可以作为抗穗发芽种质资源;未发现高抗品种。在6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中,TaDFR-Bb分布频率最高,达到95.5%,其余基因依次为TaMFT-3Aa(68.2%)、TaVp-1Bc(50.0%)、TaMKK3-Ac(25.0%)、TaPM19-A1a(13.6%)、Tamyb10-D1b(0)。与表型结合分析发现,只有TaMFT-3AaTaMKK3-Ac与穗发芽抗性显著相关,TaVp-1BcTaPM19-A1a与表型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抗穗发芽育种过程中,可以结合分子标记对TaMFT-3AaTaMKK3-Ac基因进行筛选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活性腐殖酸缓释肥(slow-released fertilizer,SRF)替代尿素对徐麦新品种的增产效果,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2个供试品种徐麦2023、徐麦38为主区,设尿素和缓释肥2个基肥种类,根据不同氮肥追肥方式设置5个处理(A1、A2、A3、A4、A5),探究不同氮肥处理对2个小麦新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不同筋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筋小麦保麦1号和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小麦生育中后期施氮比例,均能提高三种筋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三种筋型小麦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均可协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济麦20达到高产优质的最优组合为施氮量225kg·hm-2、施氮比例3∶1∶3∶3;中筋小麦保麦1号为施氮量270kg·hm-2、施氮比例3∶1∶3∶3;弱筋小麦扬麦15为施氮量180kg·hm-2、施氮比例5∶1∶2∶2或施氮量225kg·hm-2、施氮比例7∶1∶2∶0。  相似文献   
10.
刘立伟  光辉  叶姗  叶银  梁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134-138
选取退化湿地土壤样本,分别对不同样本的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与土壤理化性质中的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化特点基本保持一致.土壤酶在土壤的发生和发育以及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探究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特征,对于揭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退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