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5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间作木薯对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间作木薯对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为判断胶园间作木薯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以橡胶与木薯间作为处理,橡胶单作为对照,采用传统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橡胶树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及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间作模式下橡胶树根际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真菌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pH和Chao1指数虽有降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2)门分类水平上,2个处理的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近,共有的3大优势菌门均为Ascomycota、Zygomycota和Basidiomycota。间作木薯降低了橡胶树根际土壤中Zygomycota和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但提高了Ascomycota相对丰度,达到91.54%;(3)属分类水平上,2个处理中相对丰度比例前10的优势菌属占所有检测出菌属的61.30%~65.59%,间作木薯提高了橡胶根际土壤中PhyllostictaGibberella和Lecythophora的相对丰度;(4)土壤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对橡胶树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α-多样性产生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因此,间作木薯增加了植物对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橡胶树根际土壤肥力下降,进一步降低了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同时增加了病原真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2.
扦样是种子检验的第一步,是保证种子检验结果可信可靠的前提。为规范种子扦样,我国出台了相关文件与条款解释,然而"散装种子扦样"部分存在表述含糊笼统,甚至不一致的情况。为此,就散装种子扦样过程中的扦样单位划分、扦样点设置、扦样量确定和扦样器选择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在不同生长季节、不同生长期测定30多个红麻品种的净同化率.结果表明,品种间净同化率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大面积种植的两个品种的净同化率接近于所测品种的平均值;不同季节测定的净同化率显著正相关,且表明有相似的遗传力;苗期与生长中期的净同化率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认为在不同季节性气候条件下以及在苗期和生长中期都可能根据净同化率测定值选择和鉴定具较高光合能力的品种或品系,且有可能找出净同化率比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高的品种或品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对宿根蔗的后续效应,旨在探讨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下,宿根蔗产量和蔗糖分差异及其原因,为进一步优化甘蔗三高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下,就模式间进行比较,宿根蔗蔗茎产量和收获株数存在显著差异,其规律与新植蔗的结果相一致;宿根蔗的株高在施肥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宿根蔗茎径差异不显著;株高的变异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且施肥与否规律相同;生长中后期的叶片N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施肥情况下差异更加明显;蔗汁锤度无显著差异;叶片P和K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也表明,在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下,宿根蔗施肥比不施肥,蔗茎产量和株数显著增加;叶片含N、P、K量明显增加;株高的变异系数明显较低;而其他性状则无明显的差异。分析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下宿根蔗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株数、株高、叶片含氮量、株高整齐度的差异所致,宿根蔗的株数,乃至产量又与新植蔗的有效茎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木薯或花生单作与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与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从根际微生态角度阐释木薯与花生的地下部互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和木薯/花生间作3个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测定单作与间作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不论单作或间作,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达到峰值.木薯/花生间作后期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提高,有利于木薯和花生的根际土壤向细菌型转化,且间作木薯根际土壤B/F比间作花生分别提高了1.02和1.25倍.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与单作相比,间作的DGGE图谱特异条带数有所改变,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但与单作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结论]木薯/花生间作有利于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且间作同时可改变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但对其多样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找出木薯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为其生理生态研究和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3个不同生育时期的木薯光响应曲线,分析比较指数函数、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模型和修正直角双曲线4种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3个生育时期4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0,即4种模型对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精度都较好;其中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最大,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最小,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光合参数与实测值最为接近,即3个不同生育时期的最佳光响应曲线模型为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由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计算出木薯在3个不同生育时期的最大量子效率α在0.048~0.090之间,Pnmax在21.75~22.37μmol/(m~2·s)之间,LSP在2 140.25~2 866.15μmol/(m~2·s)之间,LCP在61.48~95.23μmol/(m~2·s)之间。【结论】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是拟合木薯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7.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黄麻的自然杂交率高达10-20%,因此,黄麻种子经过多世代以后,种性会趋向退化,不能遗传理想的高产潜能,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栽培实践。  相似文献   
9.
冲积土水田甘蔗三高施肥模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广东四会市大旺管理区的冲积土水田蔗区进行施肥优化试验,通过数学模型、模拟和寻优,初步建立了三高施肥优化方案;同时,根据模型参数、单项性状指标的施肥方案和综合性状指标的优化施肥方案,对肥料三要素及其施用水平对蔗茎产量、蔗汁锤度和净产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壤土土壤最优施肥方案下不同施氮方法对甘蔗一些生理性状乃至产量和糖分的影响,拟在探讨壤土甘蔗生产的适宜施氮时期和施氮次数,为甘蔗生产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法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前期重施氮肥,施氮次数减少至2次或1次,各生长时期的生理性状都有利于蔗茎产量的形成和蔗茎蔗糖分的积累,对提高蔗茎产量、蔗茎糖分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