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9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5002(培矮64S/9311)是江苏省农科院与国家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选育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1998年在全国13个省(区)121个点试种,表现感温性强、高产、优质、耐肥抗倒、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1999年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在湖南全省23个点试种.湘西北永定区试点共试种6.8hm2,平均实收产量9345kg/hm2.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高等农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潜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业产业化需要农业从业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此,高等农业院校要转变观念,发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潜能。通过送教下乡、拓展基础教育、名家讲学等形式,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其吸收科学文化知识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严斧  卓儒洞 《杂交水稻》2000,15(6):30-32
关于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头季稻收割期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头季稻最迟应在始穗后30d收割,留桩高度以20~35cm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第I报(关于杂交水稻不同栽培期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础上,报道不同栽培期的产量和稻米品质试验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供试组合及战培期、栽培措施等详见第I报。本试验各组合各播期本田均设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收割前割除边行和严重病虫蔸,脱粒后先用清水汰除空秕粒,再充分晒干,然后按实收蔸数(威优6号、汕优6号每小区  相似文献   
5.
2004年选用广东省水稻研究所提供的华南双季稻品种,通过比较广州早稻栽培与湘西北张家界中稻试种的产量与米质变化,以探索华南双季优质稻与广适性超级稻对不同气候生态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两地生育期表现相近;张家界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气温较高,因而有效穗数比广州增加,但每穗总粒数显著减少;由于张家界8月上旬水稻抽穗开花期常出现过高温时段,因而结实率下降,但水稻灌浆结实期气温比广州低,故千粒重比广州高;两地各品种产量水平相当,大多在7.50~8.25t/hm^2;在稻米品质方面,张家界稻区的糙米率和精米率下降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大多高于广州。张家界低海拔地区引进华南双季稻品种作中熟中稻栽培。表现出良好的气候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1982~1983年在长沙市东郊进行。采用威优35、威优6号和汕优6号三组合进行分期播种,每10天播一期,共播10~12期,分别在秧苗期、分蘖期、穗形成期和结实期取样,进行生长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介了湘西北张家界市1957~1994年早稻生产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近10年来早稻生产徘徊下降的原因,然后从气象条件变化特别是气象灾害对早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灾增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本地表现最好的三系杂交稻Ⅱ优58和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组合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功能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剑叶在后期不同阶段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后期干物质的转运与分配。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后期虽具有叶绿素功能期较长和光合速率较稳定等优势,但在中肥条件下,仍表现库大源小,干物质转运欠畅,源库流关系欠协调,因而结实率较低,谷粒充实度较低,限制了其增产潜力的发挥。两系杂交稻的超高产栽培,必须以高产土壤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严斧 《作物研究》2012,26(2):176-179
以国家品种(组合)区试和审定资料为依据,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我国水稻育种格局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在区试和国审中:杂交稻育种迅速发展并超过常规稻育种;各类品种(组合)单产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多数两系杂交稻组合比三系杂交稻组合增产幅度未达预期目标;大多数超级杂交稻组合增产幅度也未达预期目标;常规稻育种有重大进展,粳稻常规育种尤其突出.预测我国水稻育种格局将长期呈现多种育种途径并存、竞争和互促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春华山乡在我国南方丘岗区自然条件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介绍了该乡实现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并从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两个层次分析了持续发展的双轮同步运转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