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甜菜谷胱甘肽转移酶BvGSTU9 (LOC104894060)在重金属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以‘780016B/12优’为实验材料,对该基因序列特征、结构、功能进行预测分析,并利用q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甜菜BvGSTU9基因全长925 bp,开放阅读框675 bp,编码了由224个氨基酸组成的不稳定膜外蛋白。BvGSTU9与菠菜、藜麦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与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基本相符。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表明该基因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及无规则卷曲组成。qPCR显示BvGSTU9基因在不同浓度的镉胁迫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因此可以推断甜菜BvGSTU9基因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上,与镉逆境胁迫存在着一定的应答关系。研究结果也为甜菜耐重金属镉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果蔬产品变色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果蔬产品在加工贮存中变色的原因,综述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护色措施,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热图像处理方法,总结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作物水分胁迫、侵染性病害监测、冻害胁迫以及产量预测等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与应用中所面临的难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农业上的实际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c-nNPV)对6种夜蛾科害虫有侵染性,根据害虫感受性的高低顺序为:甘蓝夜蛾、警纹夜蛾>黑三条夜蛾>朽木夜蛾>粘虫>三角夜蛾。Xc-nNPV能够感染八字地老虎幼虫的体壁、脂肪体、气管基质、血细胞和睾丸被膜,而在马氏管、丝腺、消化管、腹神经索和肌肉组织中未发现有多角体的增殖;虫龄影响病毒产量,虫龄越高平均每头幼虫的病毒产量越高,以3龄幼虫的病毒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1989年从哈尔滨市郊区罹病八字地老虎(Xestiac-nigrum)幼虫中分离获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_(c-n)NPV),国内过去未见报道。多角体多为四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1.0~2.5μ。由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杆状,长230~260nm,宽20~30nm。超薄切片观察表明,该病毒为多粒包埋型,多为3~5粒为一束。对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测定表明,8天内的 LC_(50)(致死中浓度)为3.3×10~5PIB/mL。以3.7×10~7PIB/mL 浓度的病毒感染3龄末期幼虫所获病毒产量最高,可用于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6.
用麦胚人工饲料饲养甘蓝夜蛾幼虫,饲料添毒接种生产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东北农学院分离的菌株)。以2×10~6PIB/ml接种8龄末期幼虫为最佳接种条件,增殖效果最好,产量最高达4.55×10~9PIB/虫。自制MbNPV可湿性粉剂,室内毒力测定的LC_(50)为4.89×10~4PIB/ml,杀虫效力明显优于液剂。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地区危害人参的金针虫种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东北地区危害人参的金针虫种类,发现有8属17种影响人参的产量和质量,其中9种为我国新记载,并编制一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田间甜菜种子的出苗率和生产潜力,需要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活力检测,挑选出活力高的甜菜种子进行推广种植。利用高温处理法对甜菜种子进行老化处理,再基于标准正态变换(SNV)、去趋势校正(DET)、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SG)、一阶差分(1D)和二阶差分(2D)5种近红外高光谱预处理方法,构建种子活力智能检测模型得出预测的种子发芽率,再利用老化处理后的甜菜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得出实际的发芽率。研究发现,甜菜种子经过一阶差分预处理建立的智能检测模型预测性能最好,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1.92%。将未处理的甜菜种子的实际发芽率与一阶差分预处理法建立的智能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8.2%。近红外高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的作物种子活力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1987年在哈尔滨从大豆叶毒蛾(Orgyia antiqua L.)感病致死幼虫体中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OaNPV一株。选1龄和3龄大豆叶毒蛾幼虫作试虫,分别用5个病毒剂量或浓度,采用定量滴叶法进行毒力测定。对应用感染剂量和感染浓度二种计量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1龄幼虫感染剂量或浓度与死亡率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y_1=4.94+0.67x_1和Y_1=3.58+0.67X_1致死中量(LD_(50))为1.2PIB/虫,致死中浓度(LC_(50))为1.4×10~2PIB/ml;3龄幼虫感染剂量或浓度与死亡率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y_3=3.80+0.49x_3和Y_3=3.01+0.49X_3,致死中量为2.6×10~2PIB/虫,致死中浓度为1.1×10~4PIB/ml。以1.026×10~2、1.026×10~4、1.026×10~5PIB/ml病毒分别处理1龄幼虫所得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8.9、5.7和4.5天;以1.026×10~2、1.026×10~4和1.026×10~6PIB/ml病毒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致死中时分别为9.4、8.4和4.9天。结果看出OaNPV对大豆叶毒蛾的毒力较高,对用于该虫防治实践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陕西省延安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市评估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基于MODIS-NDVI和气象等相关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残差分析对延安市2000—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以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①2000—2020年延安市植被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速为10%/10 a,快于同期三北防护林植被覆盖的平均增速。②延安市植被覆盖状况不断优化,呈现改善的面积占99.64%,其中明显改善的面积占97.85%,呈现退化趋势的范围比例极少。③受水热分布的影响,延安市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植被分布格局。④延安市植被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要显著强于气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60~0.70,其中呈正相关的面积占47.52%;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23~0.91,其中呈正相关的面积占99.62%; ⑤延安市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的有效实施对植被状况改善最为显著,降水作用次之,气温和自然地理因素作用较小,多影响因子对延安市植被覆盖变化的交互作用表现为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结论] 延安市是黄土高原腹地中心城市,植被覆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未来在生态建设背景下,要立足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人为因素合理参与,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管控和补偿措施,以期达到植被NDVI持续改善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其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