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斗茶,我虽然不敢肯定源自武夷山,但是范仲淹描述的武夷山斗茶歌却是最为详致和生动的茶诗。北宋的武夷已经是名声鹊起,茶以山名,相得益彰。犹如佳人的佳茗,为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所青睐追逐。游山品茶成为时尚,继之玩起——斗茶、点茶、分茶,最能吊起时人兴趣的还是斗茶。当时斗茶不但比试茶品,还要比试茶具器皿和煮泡技艺。斗得激动人心,比得细致人微,赛得胜者  相似文献   
2.
岩茶手艺,即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3.
一、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指的是制做工艺“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元,衰于明,复兴于清。”(见民国《崇安县新志》卷十九)在明代由于罢龙团,改制散茶,制茶工艺简化,成本大大下降,产量逐年增加。加之,明末清初,茶禁松驰,促进茶叶海外销售,享有盛名的武夷茶更是倍受重视,工艺逐渐改进,终于制成乌龙茶。当时叫青茶,民国末年改称乌龙茶。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这是茶界专家公认的史实。最权威的当属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先生的文章。文曰:“关于乌龙茶的制造,据史料记载,清代陆廷灿(笔者注:陆于1717—1720年任崇安…  相似文献   
4.
金鼠来临之际,忘年挚友钱时霖君从古都杭州寄来一份沉甸甸的礼物——美国威廉&#183;乌克斯《茶叶全书》译本(以下简称《全书》)。这部早就听说而未目睹的世界茶叶大全著作,我本只希冀得到其复印件,想不到却意外获得原著,怎不令人高兴。我如获至宝,奈不住激动,翻了又翻。  相似文献   
5.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14,36(5):57-58
常言“人怕出名”,“树大招风”。武夷茶亦然。其因历史悠久,话题亦多:其因品质优异,追逐者亦众。本文简说三大话题。  相似文献   
6.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11,33(3):52-52
前不久到福州,正在摄制福州“三坊七巷”的外甥女吴咂带我再次游览这方名胜。这次重游,让我特别高兴的是身临了清人梁章钜的故居——黄巷小黄楼。这方占地3000多平米的建筑,不但气势恢宏,而且布局奇特、构件精美、做工精细,足见这位文化高人的睿智和情操。至今建筑行家们还是赞赏不绝。由此,使我想起这位达官文士对武夷茶的情结。  相似文献   
7.
<正>斗茶,我虽然不敢肯定源自武夷山,但是范仲淹描述的武夷山斗茶歌却是最为详致和生动的茶诗。斗茶经过近千年延续、演化,如今的形式多样了,场面扩大了,参与人数增多了……有村级的、乡(镇)级的,大到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去年的星村镇斗茶赛又出现新花样,就是搞了场"打擂台"。在斗茶赛赛出的茶王中,有位居然被"打"了下去。由此足见武夷山乡间野薮藏龙卧虎,好茶多矣。马年的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玩的真大了。参与品评者多达千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盛产的岩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历世不衰,驰名中外。名山名茶相得益彰。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的诗句誉之。自古以来,岩茶倍受朝野上下,文人雅士所赞赏。在当今世界风行饮茶之际,武夷岩茶更是倍受青睐。  相似文献   
9.
黄贤庚 《中国茶叶》2014,(10):40-40
武夷岩茶是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黄贤庚 《农业考古》2006,(5):266-269
武夷岩茶是茶界普遍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已成了非说不可的问题,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