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降低某尾矿堆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对该尾矿堆河堆场之下的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封闭阻隔处置。综合考虑尾矿堆的安全稳定性、环境污染现状、水利防洪等因素,提出了采取阻隔屏障、临空面支护隔离及防渗膜+黏土+种植植物覆盖等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从而达到污染源头削减与生态恢复协调控制效果,为尾矿和污染土壤的环境原位风险防控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某山羊养殖场发生一起山羊鼻内肿瘤病,通过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调查、病理剖检、病理切片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其次根据GenBank收录的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肿瘤组织中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并测序。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目的基因和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高度相似,最终确定该病为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引起的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ENT)。  相似文献   
3.
复合指纹法分析红壤区强度开发小流域泥沙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方红壤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水土流失类型多样。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红壤区强度开发小流域侵蚀泥沙来源,选取感德镇红壤强度开发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流域内潜在泥沙源地和泥沙的41个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逐步判别分析确认最佳指纹因子组合,并通过多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泥沙源地泥沙贡献率。结果表明:共有速效P、Cu、P、Y、Ca、Ga、Sn、Nd 8种因子通过检验被确认为最佳指纹因子组合,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拟合优度均大于0.80。多元混合模型结果显示,锋面雨季流域泥沙主要来源于林地、茶园与矿区,贡献率分别为28.59%,28.20%,27.59%;在台风雨季,4种土地利用类型泥沙相对贡献率为茶园>林地>矿区>耕地。通过对不同降雨特征下各土地利用类型泥沙贡献百分比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单位面积泥沙贡献百分比均值分别是耕地、林地与茶园单位面积泥沙贡献百分比均值的8,10,10倍,即单位面积下矿区土壤侵蚀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海南安全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非常优越的气候条件,堪称全国最大的天然温室,是我国最主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海南适合芋生长的气候条件、海南特色芋资源、海南芋栽培特点及产业现状等方面阐述海南芋产业特点。海南芋资源分布丰富,主要种类为魁芋、多子芋。多头芋稀少,特殊资源包括野芋、儋州香芋、灵山水芋、五指山柄用芋等。海南芋头生产有一定的地区特色,因气候原因,海南能较好地弥补主产区4~5月鲜芋供应空缺,但是海南芋头产业链短、未发挥地方特色、缺乏引导,受市场冲击较大。  相似文献   
6.
果园环境参数远程检测WSN网关节点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解决果园环境参数远程检测中网关节点因电磁干扰造成ZigBee模块传输距离过短,不能满足动态配置ZigBee网络的不足,采用核心板加底板及模块化接口的硬件设计思路,提高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采用串口编程及单线程通信策略实现ZigBee网络动态配置,用判断2次接收数据差值及变化趋势决定是否传输数据以减小功耗.测试表明,网关节点可稳定采集数据并远程传输,提高了抗电磁干扰能力,与电路板集成设计相比通信距离增加了1倍,并可灵活地动态配置ZigBee网络.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大白菜TPS(BrTPS)家族成员信息及对高温胁迫信号的响应,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了BrTP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进化特征、蛋白结构及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全基因组含有15个TP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除BrTPS14和BrTPS15外,其余成员各含有1个TPS和1个TPP结构域,并且所含motif的排列顺序也完全一致。理化性质分析发现,15个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介于129~1459 aa之间,分子量大小在14.73~165.83 kD之间,大部分BrTPS蛋白为酸性蛋白和亲水蛋白,以无规则卷曲作为二级结构主要构成元件。进化分析表明,大白菜TPS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2类,其中ClassⅠ包含5个成员,ClassⅡ包含10个成员。本研究对高温胁迫前后不同组织和持续高温胁迫下叶片中的表达分析,发现大部分的BrTPS基因可对高温胁迫产生响应,但在表达规律上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大白菜TPS基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学物质在调控昆虫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用活性化学物质开发害虫引诱剂和驱避剂是实现害虫防治的重要途径。采用"Y"型嗅觉装置测定了13种信息化学物质及其不同浓度(V/V)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成虫的行为趋性反应,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对植物醇、芳樟醇、10-2香叶醇、10~(-4)罗勒烯、10~(-6)β-石竹烯、10~(-6)月桂烯、10~(-6)水杨醛、10~(-6)反式-2-己烯醛、10~(-4)烟酸乙酯、10~(-6)烟酸乙酯具有极显著的趋向反应(p0.01),对10-2叶醇、10-2烟酸乙酯具有显著的趋向反应(p0.05);反之,对10~(-4)叶醇、10~(-6)叶醇、10~(-6)香叶醇、10-2β-石竹烯、10-2月桂烯、10~(-4)水杨醛、10-2和10~(-4)反式-2-己烯醛具有极显著的驱避反应,对10~(-4)β-石竹烯表现出显著的驱避反应。不同浓度同一化合物对黄曲条跳甲的吸引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信息化学物质有效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对环境抗逆性较差,为提高其储存性能,开展了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化包埋工艺研究。基于透氧率和透湿率测定以及生物相容性试验,对胶囊壁材与辅料进行了筛选评价。采用挤压法分别制备了固芯和多液芯载菌微胶囊,并研究了载菌微胶囊剂在室温下的储存性能和37℃下干燥处理后的残留活菌率。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干酪乳杆菌的储存性能;在植物油储存介质中,载菌微胶囊具有较高的残留活菌率;载菌多液芯微胶囊在37℃下干燥8 h后,残留活菌率为831%,显著高于固芯载菌胶囊。由此,建立了高效“水—油—水”型多液芯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在菌活力保持和潜在应用性能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分析了1959以来中国有关竹刻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中国的竹刻研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地域性,在研究涉及的领域和具体内容上存在着局限性。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竹刻研究的重点方向,即通过与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多层面、多方向、多角度展示中国竹刻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