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ECMWF-thin、T639-thin数值模式产品与怀化市11个县市区气象站点每天的高低温实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预报准确率较低,只有通过误差滑动平均订正后,EC前2d预报准确率分别达74.4%、70.0%,T639分别为60.2%、58.4%;低温预报准确率较高,EC前3d分别为75.6%、75.1%、72.0%,T639通过误差滑动订正后,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前3d分别是78.9%、78.9%、62.9%.高温的预报平均偏低(即小于实况),EC略优于T639.晴天、多云、阴天、雨天时,EC高温的系统误差值分别是-4、-3、-2、-1℃,T639分别为-5、-4、-2、-0.5℃;只有在预报阴天和雨天时,EC和T639高低温的预报值可以应用于日常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不同防治适期防效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供试药剂、三个防治适期7个处理、3次重复的防效调查、产量测定,结合气候及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等综合考虑,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治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6月3~6日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层东移,在中低层急流切变以及地面倒槽触发下引起的。暴雨发生时有充足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辐合,并且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用多家数值模式对本次预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6月3日到6日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层东移,在中低层急流切变以及地面倒槽触发下引起的。暴雨发生时有充足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辐合,并且有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对多家数值模式对本次预报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5.
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土壤团聚体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在营养元素的保存、传递和转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试验选取了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观测点的四块典型阔叶混交林,研究其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究不同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对土壤的养分贡献率。结果表明:(1)土壤团聚体含量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加,53μm粒径土壤团聚体在分布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大团聚体含量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2)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减少,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土壤团聚体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与有机碳趋于一致,但大团聚体的碳氮比均显著高于微团聚体;(4)粒径250μm的微团聚体对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高达85%以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其碳、氮元素分布特征,为衡量和改善区域土壤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教学体系的逐步推广,金工实训教学与学分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金工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必修环节,要适应学分制的特点,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从修订培养方案,重视实训教学;丰富实训内容,合理安排实训计划;注重培训,建设新型教师队伍;改革考核方式,开展创新制作等...  相似文献   
7.
概念设计是产品开发中最具创新性的阶段,而效应是TRIZ理论中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利用效应来解决产品概念设计阶段的问题,可以提高创新设计的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描述了应用效应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知识表示在PROLOG环境中,把效应编写成专家知识库,通过推理机制形成简易的效应专家系统,帮助设计人员更方便的查询,用来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是我国南方地区经营历史最长的人工用材林,其在木材生产功能和固碳、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与天然林相比,人工用材林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如何在保证木材生产的同时提高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碳储量是衡量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森林碳汇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本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与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相关的文献,综述了林分年龄、经营管理措施、分布区域以及立地条件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碳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杉木人工林经济与生态效益相平衡的生产实践建议,也对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研究的现存问题以及日后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杨树是我国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认的模式木本植物。植物BAG蛋白作为保守的分子伴侣,在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杨树BAG蛋白家族的进化与表达模式,鉴定BAG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对于林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拟南芥7个BAG蛋白为诱饵,搜索毛果杨、水稻和小立碗藓在线数据库(https://phytozome.jgi.doe.gov)获得这3个物种同源的BAG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构建毛果杨、拟南芥、水稻和小立碗藓BAG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这些蛋白的生化特性及进化关系。结合杨树芯片(http://bar.utoronto.ca)数据,利用qRT-PCR检测杨树BAG基因的组织和逆境(旱和热胁迫)表达模式。【结果】毛果杨包含14个BAG基因,按照国际命名法(以染色体位置进行排序),将其命名为PtrBAG1—PtrBAG14。系统进化树表明杨树、拟南芥、水稻和小立碗藓BAG蛋白相对保守,大体可以分为2个亚家族。第1个亚家族中,大部分BAG蛋白N端含有UBL结构域,可能作为分子桥梁参与降解某些蛋白;第2个亚家族的大部分BAG蛋白含有IQ结构域,意味着这些蛋白可能与Ca2+信号相关。杨树BAG基因在不同逆境处理(热胁迫和干旱胁迫)条件下有不同的表达模式。热处理诱导所有BAGs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中BAG1、BAG4、BAG6、BAG7和BAG8表达被激活,而另9个BAG基因的表达被抑制;特别是,热诱导BAG4和BAG6表达上调超过90倍。干旱胁迫条件下,大部分BAG表达变化幅度很小。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大部分杨树BAG基因在根、叶、芽、小苗、雌花序、雄花序和木质部中表达量很低,只有BAG2和BAG12在木质部中大量表达。【结论】杨树BAG家族共有14个成员,大体分为2个亚家族,在进化上与本文选用的陆生植物拟南芥和水稻BAG蛋白有更高的相似性。杨树14个BAG基因可能都参与了热胁迫调控,但不同成员在抗热过程中起不同作用。相比而言,大部分杨树BAG基因可能并不参与抗旱。值得指出的是,杨树BAG4和BAG6可能在热胁迫中作用最明显,而BAG2和BAG12可能参与木材形成。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风景园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风景园林景观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一个城市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因为风景园林景观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并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为城市建设增添色彩。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风景园林建设的质量,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通过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有效提高风景园林观赏性和和谐性。文章主要对风景园林工程中的植物选择和配置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