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发生了变化,如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培训等,增加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灵活性,提升了培训工作的效果。因此,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变得尤为必要。但目前,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理想、信息挖掘不充分、平台内容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平台建设未贴近农民实际。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平台建设中,要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重视程度、丰富平台信息、优化教育平台功能等方面入手,提升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动物的某些疾病发生前后有计划、有目的的正确投服兽用药物,可以防止畜禽疾病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蔓延,还可以促进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增加生产效益,如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应引起广大兽医诊疗工作者及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牦牛血,提高牦牛综合利用价值,实现屠宰废弃血液氨基酸液体肥的工业化生产,通过大棚种植菠菜,从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3个方面评价牦牛血氨基酸液体肥的效果。以大棚种植菠菜为对象,在种植过程中监控作物叶长、叶宽、株高、根长、茎粗等生长指标;作物成熟时检测作物叶面积、鲜重、干重增产指标;同时检测硝酸盐、维生素C、叶绿素、黄酮等品质指标。通过对比牦牛血氨基酸液体肥、商品氨基酸肥、化肥、有机肥在菠菜中的追肥效果,对牦牛血氨基酸液体肥肥效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生长方面,YBAAF促进茎粗效果显著;增产方面,AAF组效果最佳;品质方面,YBAAF处理提高了作物部分活性物质,但硝酸盐含量在5种处理中最高,维生素C含量也均高于其他组。对作物影响总体而言,施肥组优于对照组,有机肥优于化肥组,有机肥组之间,市售氨基酸液体肥最佳,牦牛血液酶解氨基酸肥略低,但与农家肥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血液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得到风味蛋白酶水解血清加工废弃蛋白质的最优工艺,试验以血清加工废弃蛋白质为原料,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选择风味蛋白酶的添加量、温度、时间和pH值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部分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同时测定最优工艺条件下酶解液中多肽含量、肽段种类及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酶添加量7 g/L,温度50.8℃,pH值5.0,时间5 h,在该条件下血清加工废弃蛋白质的水解度为(55.40±0.34)%。酶解液中多肽含量为(7.23±0.23)mg/mL;含有5 757种肽段,且分子质量集中在1 000 ku以下;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37.085 7 g/L,占总蛋白质含量的46.36%。说明优化后的酶解工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节约时间成本及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桂东南花岗岩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大孔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水分穿透曲线和Poiseuille方程,定量研究桂东南花岗岩区6种(次生林、柑橘园、玉米地、杉木林、撂荒地和桉树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大孔隙半径范围、数量及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穿透速率存在差异,土壤水分出流速率短时间内可达到稳定状态,柑橘园不同土层之间稳定出流速率变化较大;(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大孔隙半径为0.4~2.4 mm,主要集中分布在0.4~1.2 mm,均值为0.85 mm,<1.2 mm的小半径孔隙数量较多;(3)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和孔隙半径的减小,土壤大孔隙数量总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大半径孔隙较少,小半径孔隙较多;(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大孔隙仅占土壤体积的0.36%~6.38%,但其土壤大孔隙平均体积与稳定出流速率、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与饱和导水率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分别决定了稳定出流速率79.92%和饱和导水率36.45%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农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关键。文章以乡村振兴下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为研究对象,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占龙  肖雁  黄娟  韦慧  杨钙仁  何铁光  邓羽松 《土壤》2023,55(3):596-604
为研究电解质对喀斯特地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为喀斯特石灰土地区的土壤结构改善和该地区的农林生产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广西南宁马山县3种用地的石灰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团聚体在各浓度(0.00、0.05、0.10、0.20、0.50、1.00 mol/L)电解质(KCl、NaCl、MgCl2)溶液中的稳定性和破碎过程。结果表明:(1) 电解质浓度<0.10 mol/L时,随着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破碎团聚体中5–3 mm粒径组分含量著降低,<0.25 mm组分含量均明显增加。(2) 破碎实验中团聚体基本在第1 min内完成大部分团聚体的破碎,纯水中的团聚体破碎速率明显慢于电解质溶液。(3) 本研究在MWD值的基础上提出“团聚体动态稳定指数”概念,根据团聚体动态稳定指数可得,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大小表现为:柑橘园>桉树林>坡耕地。综上,电解质显著影响喀斯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且在<0.10 mol/L时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浓度增大而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电解质溶液会显著提升团聚体的破碎量和破碎速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