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3篇
  1篇
综合类   10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类的危害与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林鼠害的大量调查数据分析,从环境协调性和可持续控制性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各种害鼠治理措施在害鼠综合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阐述了农林害鼠综合管理的生态学原理和制定原则,提出了以生态措施调控为主,无公害药剂预防和治理为辅的多策略的害鼠可持续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2.
林区鼢鼠的综合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以林区鼢鼠种群生态学为基础,提出了林区鼢鼠的综合管理策略和方案.鼢鼠管理是多战术的策略,管理必须以生态平衡为中心,充分强调自然生态控制因素的调节作用.生态调控措施在林区鼢鼠综合管理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措施都无法比拟和取代的;林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控制措施是对自然生态措施的有利补充,可以相互协调;化学药剂防治和人工机械防治,只是在鼠口密度高于经济阈值,而其它措施又不能完全控制鼢鼠时,才允许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脂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克隆鼢鼠ATGL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关系以及预测ATGL的理化性质与分子结构,利用qRT-PCR技术检测鼢鼠ATGL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鼢鼠ATGL基因CDS序列全长1 461bp(GenBank登录号:KY030728),编码486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鼢鼠ATGL基因序列与小鼹形鼠(Nannospalax galili)、中国仓鼠(Cricetullus griseus)、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人(Homo sapiens)、猪(Sus scrofa)、牛(Bos taurus)等物种相比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81%以上)。多物种ATGL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鼢鼠ATGL与中国仓鼠、小鼠和大鼠的亲缘关系较近。ATGL分子结构预测发现,其N端含有1个Patatin结构域和具有酯酶活性的GASAG结构。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TGL基因在被检测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棕色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组织、肝脏、内脏脂肪组织、心脏、脾、肌肉和肾,且棕脂中ATGL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研究获得了鼢鼠ATGL基因CDS全长及组织表达规律,表明棕脂对于鼢鼠野外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阐明鼢鼠适应地下生活的能量代谢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处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或用多效抗旱驱鼠剂400~800倍水溶液,在容器苗出圃前进行浇灌,可有效地预防甘肃鼢鼠、草兔和牛羊的危害,同时,能显著地提高苗木定植后的抗旱能力.2 a生油松和侧柏定植3 a后,苗木保存率比对照分别提高80.8和73.2,综合预防效果分别为83.7和90.7.苗木保存率及综合预防效果与造林方式、林型和试验地所处的立地有直接的关系,苗木保存率林缘、路旁低于林中,但其综合预防效果差异不明显.施用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促长增益指数为0  相似文献   
5.
气温是林业气候资源的重要气象指标。研究气温年际和月际变化与飞播成苗效果的关系,是科学制定飞播造林方案和合理评价RPA拌种飞播效果的前提。为此,在汉中降水量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7年汉中飞播油松成苗期有苗样方频度和成苗量调查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成苗效果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与降水量研究对比分析,探讨了温度和降水量匹配协调作用对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飞播成苗效果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年极端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均呈负相关。与降水量相同,成苗效果不仅取决于年均温度,也与各月的均温密切相关。秋冬季节,成苗效果除与1月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各月呈正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呈负相关。春季,与3月和5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4月均温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夏季,与6月和7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8月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6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8月和9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4月均温对成苗效果作用最强,5月降水量对对照成苗效果和RPA成苗量作用最大,7月降水量对RPA有苗样方频度贡献率较高。使用RPA拌种能提高飞播油松对林地水热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植3 a林木的被害率和被害存活率指标,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易害树种.油松、侧柏、山杏、刺槐和沙棘个体死亡时根系的被害程度依次为13.58%、19.81%、33.50%、39.62%、42.16%,被害林木死亡率为100%时的根系被害程度依次为72.52%、78.03%、81.25%、89.12%、90.14%.林木抗鼠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的生长特性和鼢鼠对其喜食的程度与取食量.林木根系生长愈快、萌生能力愈强,被害程度愈低,耐鼠性愈强.  相似文献   
7.
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促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对小麦、黄豆、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浸种、拌种处理。结果表明,300x的林用型和200x的农用型RPA对侧柏种子浸种效果最好,30x的林用型和80x的农用型RPA拌种效果最好,经检验分析,差异显著;500x的林用型和600x的农用型RPA对油松促长效更为明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5.2%-27.0%,平均高生长增加2.1-2.8cm,拌种型的两种药剂6个浓度对油松的发芽及生长影响比较明显,30x的林用型和40x的农用型可以使油松发芽率提高27.7%-29.8%,苗高增长0.6-1.3cm;对黄豆的发芽率提高12.0%-17.0%、13.8%-23.2%;侧根数量增加0.2-2.6、0.3-1.6条,平均苗高及生物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浸种型的RPA使小麦发芽率提高13.3%-23.3%,苗高增长5.1-7.5cm,根长增加0.6-1.8cm;拌种型RPA发芽率提高9.3%-22.6%,苗高增长4.7-6.6cm,根长增加0.4-1.6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公害灭鼠剂克鼠星对退耕还林地鼠害的防治效果。[方法]于2000~2004年在陕西省吴旗、甘泉、千阳、麟游、永寿和淳化6县,采用无公害灭鼠剂克鼠星对退耕还林地鼠害进行防治推广试验。[结果]在鼠害严重的造林地,造林前用克鼠星防治1次,造林后再用克鼠星防治1次,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97.1%,造林后2年平均保存率达到95.3%,分别比对照提高18.4%和28.5%。果树由于立地条件较好,鼠害防治彻底,2年保存率达到97.3%。应用灭鼠剂克鼠星1号进行鼢鼠防治,春季和秋季的防治效果均在89.4%以上,对达乌尔鼠兔的防治率均在84.7%以上。[结论]灭鼠剂克鼠星的研制与应用,杀灭了害鼠,同时保护了天敌,在农林牧业鼠害的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蚱蝉成虫在其产卵危害林内不同时期及日不同时刻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度在一日之内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时期随密度和龄期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蚱蝉每5年一代,以卵和若虫在枝条和土中越冬。卵期260—340d,6月中下旬孵化。若虫四龄,老熟若虫7月初出土羽化,7月中下旬达盛期。成虫7月中旬产卵为害,8月上旬达盛期。成虫寿命45—60d,雌雄比1:1。其危害与树种、树龄、气候等关系密切。防治措施:利用天敌,选择抗蝉害树种,修剪卵枝,于林下喷施农药,浇灌氨水,人工捕捉出土若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