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高寒山区鲤鱼和罗非鱼稻田养殖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研究了鲤鱼和罗非鱼分别单养以及不同比例混养模式的产量、饲料系数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采用单一养殖模式,A组(鲤鱼350尾/亩,15亩=1 hm~2,下同)的总收入为1 228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25;B组(罗非鱼350尾/亩)总收入为1 332元/亩,产出投入比为1.72。采用混养模式,E组(每亩放养罗非鱼200尾+鲤鱼150尾)的总收入为2 013元/亩,利润为1 632元/亩,产出投入比为4.28,是所有组别中最高的;F组(每亩放养罗非鱼250尾+鲤鱼100尾)的总收入为1 666元/亩,利润为1 257元/亩,产出投入比为3.07;D组(每亩放养罗非鱼150尾+鲤鱼200尾),总收入为1 760元/亩,利润为1 308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89;C组(每亩放养罗非鱼100尾+鲤鱼250尾)总收入在混养组中最低,为1 507元/亩,利润为1 084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56。在所有试验组中,产出投入比最低的是单养罗非鱼组(1.72),最高的是混养E组(4.28),产出投入比从高到低依次为E组F组D组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在广西三江历史悠久,存在养殖密度低、品种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在广西三江传统稻鲤综合种养系统中混养罗非鱼,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系统环境及其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边鲤的生长未受到罗非鱼混养的影响,罗非鱼混养密度为0.6 尾/ m2时,仍未达到系统的最大养殖容量。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广西三江传统稻鱼综合种养系统水体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菌门(Cyanobacteria),主要功能为化能异养和有氧化能异养。底泥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次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蓝菌门,主要功能类群为甲烷生成和化能异养。罗非鱼混养对稻鱼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产生有益的影响,罗非鱼高密度混养组稻田底泥中的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有所下降,稻田水体中Polynucleobacter等水质良好的指示物种相对丰度增加。本研究为在广西三江地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稻田资源丰富,为充分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本研究根据县域稻田特点、气候环境、种养经验,摸索出适合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生态种养模式。通过鱼坑(鳖池)、鱼沟(鳖沟)建设、防逃设施、稻田消毒、养殖及种植品种选择、稻田施肥、投饵管理、田间巡视等种养技术,开展“水稻+本地鲤鱼+黄沙鳖”混养及示范。根据测产结果,在不影响稻谷产量的前提下,黄沙鳖平均产量达1995 kg/hm2,本地鲤鱼达540 kg/hm2,较传统稻田养殖新增利润约210000元/hm2,且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高山稻渔以养殖禾花鲤为主,为寻找新的稻渔养殖品种,在三江县进行罗非鱼稻田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20天的养殖,罗非鱼总体成活率低于禾花鲤;罗非鱼单养比罗非鱼禾花鲤混养、禾花鲤单养产量分别提高26.3%、17.3%;相同投苗数量条件下,罗非鱼的总产量比禾花鲤高45.7%。总体上看,罗非鱼是适合高山稻渔养殖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