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首先通过对甘肃合作市的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推动甘肃合作地区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隆滟 《古今农业》2012,(1):99-106
"二月二龙抬头"节是西北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节日。本文主要以陇东地区民间"二月二龙抬头"节俗的民俗事项"祭龙、舞龙、画图拜蛇、打灰簸箕、打瞎瞎、洒灰、击房檐、社祭、担晨水、炒豆豆、吃搅团糊龙头、拍瓦片、理龙头、唱大戏、迎富、避龙忌"等蕴含的文化内涵入手,以期管窥其对周人"祈农"民俗传统的延续与演绎,从而揭示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及对其进行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裕固族的劳动歌是其民族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裕固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其劳动歌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影响并塑造着裕固族的民族精神。在分析裕固族劳动歌中所蕴含的和谐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对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发,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隆滟 《湖南农机》2007,(9):76-77,79
18世纪一位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有一句名言:"风格即人"。读曹植的诗篇让人尤为深信,诗人高洁的志向、执着的追求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典范,这正是他人格和文学的双重魅力所致。笔者就曹子建的君子之志及其三种潜变,以及发生这种潜变的社会因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漫长的过程由人与人之间口头相传,代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的文化宝藏,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基因,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对农事节日文化进行研究,讨论其含义、特征及文化功能,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农事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农业大学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是社团活动中占比最大,影响最广的活动,不仅是千万学子发展爱好、培养能力的途径,也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平台。通过分析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措施,以便促进社团更好地发展,提高社团的连带积极作用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下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具有中国历史文化色彩的农耕文化,其传承和保护必须从原有的学者式研究中走出来,在通识教育的视域下走进大学本科教学,培养大学生对农耕文化研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对该文化的自觉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农业信仰和崇拜丰富多彩,其对象大致有山神、土地神、龙神、西王母、祖先、家畜等。随着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这些农业信仰和崇拜习俗正在日益淡化乃至消亡。对其进行及时的抢救和保护,是民俗学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休闲农业是内蒙古赤峰市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居民的持续增收起到良好的作用,作为新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基于此,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解析赤峰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条件,并针对赤峰市的休闲农业发展问题提出策略,旨在对赤峰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业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的建议:在保留原有汉语言文学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课程内容,拓展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增设选修课,并结合农业院校实际,进一步增设农业文化、农业历史、中国农耕文化概论、农业文献等选修课程,以体现农业院校的独特优势和特色。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写作、概括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