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48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53篇
  61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467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受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绿色环保的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生物质转化为各类化学品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近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固体酸在生物质催化转化上的研究进展,首先列举可用于生物质转化的固体酸种类,接着介绍了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生物质转化生成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和生物基材料的研究状况,然后总结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  相似文献   
2.
以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赤霉素浓度(0、200、400、600、800、1 000 mg/L)、浓硫酸浸泡时间(0、0.5、1.0、2.0、5.0、8.0、10.0、15.0 min)、浸泡温度(25、45、65、85、100℃)、25℃无菌蒸馏水浸泡时间(12、24、36、48、60 h)、物理处理方式(不剥壳、机械开口、磨砂和全剥壳)对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作为考查指标,确定种子发芽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在赤霉素浓度为800mg/L时,发芽率高达84.44%;浓硫酸最适浸泡时间为5min,发芽率为73.33%;65℃温水浸泡发芽率最高(35.56%);最适发芽浸泡时间为12 h,发芽率为15.56%;25℃无菌蒸馏水浸泡12 h下,全剥壳的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发芽率达47.78%。本研究结果可为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育苗及杂交后代种子萌发、性状观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西番莲香气物质较丰富的紫果‘台农1号’为试材,选取未成熟(T1)、近成熟(T2)和完全成熟(T3)3个时期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3个果实发育过程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情况,同时检测对应果实中酯类香气物质合成相关的脂氧合酶(LOX)和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以期了解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主要致香物质变化情况及物质与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西番莲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很大的提高,3个时期检测的香气物质总数分别为72种、95种和136种,总峰面积呈倍数增加;未成熟(T1)和近成熟(T2)2个时期萜烯类和酯类物质为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在完全成熟(T3)时期主要的挥发性香气为酯类,其峰面积占总峰面积达80.31%;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酯类香气的种类和含量不断的提升,其中己酸乙酯,1-甲基己酯-己酸、丁酸乙酯、辛酸乙酯、1-甲基辛酯-丁酸、己酸己酯、1-甲基己酯-丁酸、丁酸己酯、(Z)-3-己烯基酯-己酸、乙酸己酯、2-甲基-辛酯-丙酸、辛酸己酯、3-羟基乙酯-己酸、(Z)-2-丁酸-乙酯等含量提升或占比较大,这些脂肪酸代谢途径产生的酯类在西番莲果实成熟过程中可能发挥了致香作用。LOX是酯类合成第一步的限速酶,AAT为酯类合成最后的关键酶。对不同发育期果实酯类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LOX、AAT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3时期AAT酶活性显著的提升。由此推断,紫果西番莲果实发育过程中LOX和AAT酶的活性与酯类香气成分形成直接相关,酶活性的提升促进酯类香气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用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病毒研究室研制的猪伪狂犬病(PR)油乳剂灭活疫苗中试产品(9701、9702、9703、9704批)免疫1月龄断奶仔猪,免疫后42d中和抗体指数到达高峰,180d后中和抗体效价仍为阳性;于第1次免疫后56d加强免疫,出现较高的中和抗体并持续至270d。疫苗置20 ̄25℃3个月,4 ̄8℃18个月,物理性状保持不变,效力试验仍能获得较高抗体水平,对伪狂犬病病毒(PRV)鄂A株  相似文献   
5.
利用RT-PCR技术从2009年山西运城某猪场疑似乙型脑炎仔猪脑组织扩增出乙型脑炎病毒prM和E基因,采取病样通过BHK-21细胞传代,分离到1株病毒.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进一步证实该病毒为猪源乙型脑炎病毒,并命名为SX09S-01.根据prM基因绘制的进化树表明SX09S-01毒株属于基因Ⅰ型,E基因与SA-14、SA-14-14-2、P3、HW和XJ69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8%,87%,88%,88%,98%,其蛋白具有强毒株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混合在同一鸡胚中增殖,当NDV和IBV接种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时,最佳收毒时间选择使NDV有足够时间增殖到最佳滴度,且在这一时间内不至于因孵育时间过长而致IBV毒力减弱。结果表明NDVLasota株经10倍稀释分别与4株IBV1000倍稀释液等体积混合后接种,能在同一鸡胚中正常增殖,即96h收毒,血凝(HA)方法测定两种病毒的血凝价均能达到最佳滴度,其血凝价不低于各自单独增殖的滴度。4种IBV株与NDV同胚增殖的HA滴度进一步证实,在合适的条件下,IBV均不对NDV的复制产生干扰作用,4种IBV的血凝价无明显差异。免疫试验中用同胚增殖两种病毒二联苗接种,鸡体血清中可产生抗两种病毒的HI抗体,与各自单独接种时的HI抗体水平几乎一致。本试验中制备的IB血凝抗原在4℃保存一个月,其血凝活性保持不变。IBV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特异性测定结果证实,用自制IBV血凝抗原进行HI试验检测鸡IB阳性血清均能产生稳定的特异性反应,并且无交叉反应。说明HI试验是检测IBV抗体水平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猪场腹泻性疾病暴发严重,传统病毒性腹泻三大病原主要有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去年冬季至今年春季的腹泻主要以流行性腹泻为主,并且新近报道、检出率高的病毒性腹泻病原有库布病毒(kobuvirus)、博卡病毒(bocavirus)、诺如病毒(norovirus)。许多猪场发病多次,间隔时间短,说明一定是有新的病毒,并且出现反复感染。造成腹泻的其他因素还有免疫抑制病、细菌性腹泻、饲料霉菌毒素、生物安全、环境因素。对腹泻的界定:水泻,24小时内3次或3次以上水样粪便或希便;痢疾,粪便中含有血或黏液;慢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细胞培养微量中和试验(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对来自24个猪场共426份血清进行了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共检出阳性血清171份,血清阳性率达40.1%,出现血清阳性的猪场有20个,占所检测猪场的83.3%,说明伪狂犬病在我省及我国流行相当严重,对其中50份血清中的中和指数(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进行了检测,结果中和效价大于1:2血清的中和指数都在10^2.5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Ea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含ULl8全长基因的片段并克隆至pMDl8-T载体,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序列分析显示ULl8全长891 bp,可编码297个氨基酸.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栽体pQE.82L的6×His标签下游,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QE-UL18,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6 × His-UL18的分子量约为33 ku.Western blot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将UL18基因插入真核表达栽体pEGFP-N1中EGFP基因的5'端,获得与EGFP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UL18,转染HeLa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后24 h融合蛋白EGFP-UL18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仅有部分定位于细胞核,而48 h时则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但对照载体pEGFP.N1转染细胞的荧光一直呈弥散型分布于整个细胞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供有效的伪狂犬病疫苗,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扩大培养了PrV HB-98突变株(TK^-/gG^-/LacZ^+),研制了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并对该疫苗经肌肉接种、经口等免疫途径的最小免疫剂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也对4批疫苗的安全性、效力、免疫期和保存期进行了检测;同时将4批疫苗用于免疫23个猪场的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进行区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疫苗经上述两种途径接种对不同阶段猪的最小免疫剂量均为10^5.0 TCID50;10倍免疫剂量的疫苗对初生仔猪、15日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安全的,免疫猪能抵抗强毒的攻击;疫苗在4℃和-20℃下分别可保存6个月和12个月。对伪狂犬病毒抗体阴性的70日龄商品猪和种猪的免疫期为6个月。田间试验表明,4批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安全有效,并可用于仔猪发病时的紧急接种。为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