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坚果类型风味咖啡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焙炒法,以咖啡为主要原料,配用花生仁、葵花籽、盐等配料,焙炒不同时间,通过SCAA杯测法进行感官评价。[结果]配方5最佳,其配方为咖啡50 g、花生仁4 g、葵花籽8 g、糯米2 g。该风味咖啡的咖啡香味浓郁,口感平衡好,酸味中等,大众易接受,口感香气和滋味较为丰富,醇厚度较高。[结论]该研究为坚果类型风味咖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饲料中镉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对国标GB/T13082-1991《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做了改进,选择出最佳消解温度,缩短了消解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回收率达97.4%-102.4%。同目标法测定值相比较,该法应用于2008年饲料中镉国家能力验证(CNCA-08-07A),取得了满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两次亚洲沙尘暴中三种粒径范围微粒(PM2.5、PM2.5-10、PM>10)及微粒中16种PAHs化合物浓度以了解沙尘暴粒子分布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暴期间南台湾地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平均质量浓度上升幅度约为非沙尘暴日1.5~2倍,沙尘微粒浓度升高主要集中於PM>10粒子,佐证交通污染物指标(CO、NOx),发现CO与NOx有良好相关性,但PM10与CO或NOx间相关性则较差,显示沙尘暴期间南台湾地区悬浮微粒浓度升高除了受地区污染源影响外,部分粒子可能来自长程传输移入。沙尘暴期间,三种不同粒径范围沙尘微粒主要是以PM>10粒子所含PAHs浓度最高;若采用PAHs分子量(MW)解析MW<228与MW228化合物日、夜浓度比值,MW<228化合物夜间PM2.5浓度比值增加最多,MW228化合物则是日间PM>10粒子增幅较大,前者是沙尘暴期间夜间扩散不良导致PM2.5浓度增大,後者可能是白天有利于PM>10沙尘暴传输所造成;本研究并藉由粒子PAHs浓度光解比值解析,结果显示沙尘PM>10粗大粒子有AgingAerosol特性可能由高空传输移入。PM2.5-10粒子PAHs(MW<228与MW228)比值趋近于1(ADSPAHs浓度近似于Non-ADS)可能是PAHs气/固相平衡影响所致。本研究利用粒子PAHs分布特性(ΣPAHs、MW、photo-reactivity)明显有助于解析南台湾地区沙尘粒子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