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探寻适宜寒旱地区的农村改厕技术模式,有助于实现寒旱地区农村改厕与全国同步推进,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改厕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极为重要。本研究聚焦寒旱地区农村改厕面临的防冻、节水、防臭和粪污无害化等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和农民呼声,遵循可获得性、以人为本、典型性、独立性与全面性、现实性与导向性原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咨询专业支撑农业农村部改厕工作的农村改厕技术服务指导专家、相关省市县农村改厕负责人、部分农村改厕企业负责人与新改建厕所直接使用者(农户)的意见,构建适用于寒旱地区农村改厕技术模式应用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准则层)和15项二级指标(指标层);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2个层次指标进行赋权,确定每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权重结果显示:技术模式先进性>技术模式生态协同性>农户满意度>管理有效性>技术模式经济性>社会效益,占比分别为29.47%、28.09%、19.86%、10.84%、7.82%、3.92%。基于本指标体系可以指向性地以防冻节水、粪污无害化处理达标、如厕环境符合户厕卫生规范、管理方便性等关键因素为目标推动寒旱地区农村改厕技术模式的研...  相似文献   
2.
过度施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正在推进的农田水利改革能否在促进农业用水方式改变的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学界较少从农田水利改革视角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本研究利用云南省陆良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农田水利改革对当地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就灌溉区位条件较差的研究区域而言,在农业活动外部性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会导致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排放量增加,这与农户的增产激励行为紧密相关。具体来看,农田水利改革改变了试点村农户的轮作方式、种子用量及灌溉用水量,即由改革前早春农田撂荒或马铃薯少量种植向复耕或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转变,农田种子用量及灌溉用水量增加,使得当地农田面源污染风险增大。此外,非农就业比例在农户增产激励行为与农田水利改革之间发挥了一定的调节效应。在灌溉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进行农田水利改革时,应同步推进农田节水灌溉以及化肥减施、适施等行动,提高农户节水节肥意识,适时开展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