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整棉花密度的效应张冬濮伟新毛鑫麟陆郝胜江苏省常熟市农业局经作站215500常熟是全国棉田高产高效地区。1995年和1996年,棉花生产坚持深化质量栽培,从而连续两年公顷皮棉超1500kg、超历史,我们从总结经验中,深感合理调整密度是关键。现提出我...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主要的病害之一,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发生十分普遍,江苏省自70年代末有零星发生后,蔓延迅速。本研究的目的:通过抗性鉴定,筛选出抗黄萎病的种质,供杂交育种和生产上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3.
洪涝灾害后棉花黄萎病的蔓延暴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8月份我国不少主产棉区暴发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值得注意的是,洪涝灾害后,棉区应警惕棉花黄萎病的蔓延和大暴发。棉花黄萎病是土传病害,带菌病土随水流传播是病害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洪涝灾害大面积棉田受淹后,使病害迅速扩散蔓延。从常...  相似文献   
4.
高耐落叶型黄萎病新品种—常抗棉①陆郝胜张冬濮伟新江苏省常熟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215500皇甫国华殷惠玉戴新江苏省常熟市徐市镇农技站215535棉花黄萎病是继枯萎病后国内外棉花的主要病害,棉农俗称“棉花的癌症”。常熟市棉花黄萎病发生历史较长,病田面...  相似文献   
5.
6.
常抗棉在棉花黄萎病人工病圃中,1994年为耐病品种,1992、1997年均为抗病品种;棉花黄萎病重发生区,常抗棉病指75,低于对照苏棉8号8936%;籽棉产量损失上,常抗棉为669%,而苏棉8号高达6594%。重病田,常抗棉的皮棉产量为9533kg/亩,是苏棉8号的139倍。常抗棉是通过减轻病害损失,达到增产目的的。  相似文献   
7.
棉花新品系中164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从1985年开始,采用新的混选——混交育种方法,在一轮群体中选育,1989年成系。组合为{[(5658×5245)×4067]×中10}×石1724。1991~1992年参加国家第16轮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子、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参试8个品种的首位,并且与对照(中棉12)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1990年江苏省常熟市农业局从中棉所直接引进中164。1990~1991年参加苏州市市级棉花抗枯、  相似文献   
8.
黄萎病发病时间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黄萎病发病时间对棉花产量和产量组成因素的影响,以便为病害的综合防治和兼抗(耐)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1984年我们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黄萎病发病时间对棉花产量和产量组成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7 年, 在江苏省常熟市徐市镇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地(致病小种为落叶型JC5),对苏棉8 号从6 月初至9 月中旬进行棉花黄萎病调查, 并结合当地的气温、雨日等气象因子对黄萎病的发生消长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平均气温23℃最适宜发病, 平均气温大于28℃时发病停止(隐症)。黄萎病的日增病指与平均气温、雨日相关性较强, 与雨量相关性较差。合并5 年的资料, 通过多因子筛选, 得出日增病指(Y)与雨日(X2)、大于23℃的有效积温值(X1)的关系式: Y= - 0.14949X1+ 0.14544X2+ 0.93551。  相似文献   
10.
棉花轮作是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达到控制棉花黄萎病发展,减轻危害,减少损失目的的农业防治病害措施。1983~1985年我们在徐市乡十六大队十队进行了水旱轮作试验。1985年又发现了旱轮作的防治效果。现分别汇总于下。(一)水旱轮作选徐市乡十六大队十队棉花黄萎病落叶型菌系重病田1亩,于1982年11月24日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