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於术是白术中的极品,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因主产于浙江省原於潜县(今临安市於潜、西天目等镇)而得名,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野术产於潜者,今难得,价论八换。其形有鹤颈鹤头,羽翼足俱全,皮细带黄,切开后有珠砂点。”说明於术的功效、珍稀与价值。但近几十年来产区种植雷竹效益比白术高数倍,挤占了原来的於术种植地,於术栽培面积急剧缩小,资源濒危,种质混杂,利用滞后。经过多年来与种植户的交流,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结了於术大田育苗技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山区果园,吸果夜蛾类害虫特别多,每当果实成熟,就有大量的吸果夜蛾类虫为害,严重时产量损失2/3.吸果夜蛾类虫一般都在晚上为害果实,而且果实成熟时不宜化学防治,所以防治难度大.吸果夜蛾类虫已经成了山区农民栽培果树最担心的-个问题,直接影响到果农的经济收入.为摸索在梨园中有效防治吸果夜蛾类虫的技术方法,2003年引进了频振式杀虫灯,对其诱杀害虫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蔟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蚕茧的质量和产量与经济效益,蜈蚣蔟历来是临安市蚕农普遍采用的营茧蔟具,其主要材料是稻草.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临安市已初步形成了"东笋西果、南桑北茶"的产业区域分布新格局,水稻的种植面积日趋缩小.一方面蚕种饲养量的增加,带来蔟具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更突出的是孵笋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需要大量的稻草,致使全市稻草用量大幅增加,造成每年稻草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不少蚕农为了解决上蔟问题,采用油菜杆、竹梢、青松毛等作为蔟具,严重影响着蚕茧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过婉珍  钱精政 《茶叶通讯》2007,34(4):41-41,44
临安从2004年10月开始收集茶叶历史资料,本想通过一、二年的努力,完成<临安市茶叶志>.天目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将天目茶写进了<茶经>.<旧五代史>记载:后梁贞明元年(915)十二月,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临安、淳安),由此可见,大方茶在1092年前就形成了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5.
6.
临安水稻攻关田亩产破千公斤成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在浙江省临安市锦北街道新联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市长示范方内,现场测产验收718 m2的甬优12水稻品种产量达1 026.7 kg/667 m2,一举打破浙江省水稻历史最高亩产纪录,同时也突破了水稻亩产千公斤的瓶颈。临安水稻亩产破千公斤成因可归纳为:三分靠天、三分靠地、三分靠管、一分靠政策。  相似文献   
7.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工程,做好监管能力、保障体系、监管制度、综合服务、行政执法等五篇建设文章,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基础.  相似文献   
8.
1临安悠远的产茶历史临安位于著名的天目山麓,因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生态优势闻名于世,产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乾元年(758年),茶圣陆羽在苕溪著书期间,在760年前后沿苕溪西行,经安吉、孝丰翻山进入天目山的,在好友皇甫曾陪同下,在临安天目山境内山野中采摘野山茶,制茶、品  相似文献   
9.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工程,做好监管能力、保障体系、监管制度、综合服务、行政执法等五篇建设文章,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冬闲田种植亚麻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播期试验表明,亚麻在临安平原稻区冬闲田种植的适宜播种期为12月20日至1月20日,在适宜播种期内原茎产量达3.95-4.31t/h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