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银耳菌种培养基不同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县用袋料栽培银耳技术试验成功后,全县种植银耳发展迅速,栽培量猛增。随着栽培量的增多,发现在同一栽培条件下,菌种发育优劣能明显影响银耳的  相似文献   
2.
为从线粒体角度了解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主要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从37个银耳栽培菌株中选取33、34和37号3个典型菌株进行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一致,但就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而言,33号显著高于34号、37号.选取37号菌株线粒体基...  相似文献   
3.
古田县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古田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境内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食用菌规模栽培。秀珍菇在省内罗源、漳州等地栽培较为普遍,但在闽东北地区自然栽培甚少,设施化栽培技术有待研究。为此,笔者于2010年开始在古田县青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对秀珍菇设施化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宜设施  相似文献   
4.
钟长科 《食用菌》2014,(2):24-25
<正>银耳是古田县特产,2012年全县栽培银耳规模达3.68亿袋,其产量达到28万t,占全国的90%以上。全县每年需要的银耳菌种达1000万瓶以上,因其品种的特异性,目前银耳菌种的制件方法主要采用组织分离和基内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较少采用纯菌丝分离法。近几年来,笔者在银耳菌种分离生产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1培养基制备银耳菌种培养基的配方较讲究,必须采用纯度较高的白楠树木屑,白楠木砍后任凭风吹雨打半年以上,切片,晒干,  相似文献   
5.
6.
我县于2002年引入黑木耳栽培获得成功,但因需搭建荫棚、人工划口和朵型差等原因,经济效益不显著,栽培规模逐年减少。2008年以来我县菇农利用冬闲田,采用不脱袋、不搭棚、不遮阳的大田直接排放,间歇喷水全光栽培的方式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每袋黑木耳产值可达5—6元,目前栽培规模已达500万袋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优良品种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探索,适合我县栽培的黑木耳主要有两个品种:新科和浙江Au916。这两个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好,抗病力强,而且颜色好,适合市场鲜销与干品销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