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历来论到秦隋灭亡,大多不外是:政治极端腐败,经济严重破坏,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剥削压迫层层苛重,加之,种种天灾兵燹,水深火热。于是民不聊生,铤而走险,最终酿成农民大起义熊熊烈火摧毁了整个王朝殿宇。也有追究秦始皇、隋炀帝个人责任的,认为是:太过暴虐残忍,奢侈荒淫所致。道理不能说没有,但细较之,总嫌过于笼统。原因触及了,但似乎还没有“点透”或者说尚未点透到“要害”问题。众所周知,促成社会动荡、倒退,乃至崩溃的,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考察,总是二者构成的矛盾对抗到白热化程  相似文献   
2.
从农业土地问题看我国古代三大改革上海万安中学钟庆梁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指出过:考察社会形态、进程和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及生产力的发展。它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正如列宁指出:社会“物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中,从大量出土的稻谷和谷壳稻秆稻叶交互混杂形成20-50厘米厚的堆积层,与水井的发现,大面积于兰式建筑物的遗迹,(1)证明我国农耕文化雏形出现了,原始的传统农业形成了。同时也证实了人们确已定居。农业是生活基础,生存条件;定居则是生存方式,生存空间,这是相互协进的关系,是造化所生的孪生姐弟。农耕保证了定居生活的供给,定居生活又促进了农耕的发展。(2)按照马克思说法:考察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工具,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从河姆渡遗址…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自汉代起,即以“以农立国”、“重本(农)抑末(商)”著称于世。农业人口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户籍概以农耕为据,因之,大体上户籍统计也就是农业人口的统计。据战国秦有关资料统计,当时人口约二千万。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户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余,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余人,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为五千三百二十五万人,接近了西汉最高水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达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