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3年12月1~2日,由农业部种植业司组织的农业行业有关《红茶》、《茶叶感官评价准则》、《茶叶中氟的检测方法》、《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及技术规程》、《洞庭春茶》、《六安瓜片》、《紫笋茶》、《蒸青茶》、《普洱茶》、《铁观音茶》12项  相似文献   
3.
3月19日,四川茶叶集团成立授牌仪式在成都举行。川茶集团位于四川宜宾市,由原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为主体,联合省内多家茶企共同发起组建。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表示,“5年内,川茶集团将打造双百亿市场,包括电商销售一百亿和实体销售一百亿元。”  相似文献   
4.
5.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5,27(1):17-17
2004年12月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支持研究的“γ-氨基丁酸茶加工技术”项目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技术研究报告和审评了茶样后,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全面系统,有多处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①首次筛选出适制γ-氨基丁酸荼的茶树品种7个,确定了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新梢;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超微绿茶粉加工新技术及应用"课题,系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茶叶资源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已超额完成了课题的各项指标,于2004年12月26日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鉴定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厅、安徽农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7.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7,29(6):12-14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相似文献   
8.
茶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茶浓缩汁加工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汁完成提取后,先行粗滤和细滤,然后应用超滤膜将茶汁中的大分子物质分离和去除,再用反渗透膜进行循环浓缩,可获得优质的茶浓缩汁产品。超滤膜孔径,绿茶、乌龙茶以8~10万分子量为宜,红茶则以10万分子量以上为好,超滤膜的工作压力为0.2~0.3MPa,茶汁温度40℃以下为宜。反渗透膜的工作压力为1.5~3.0 MPa、工作温度控制在50℃以下为好。以此为基础专门设计的茶浓缩汁生产线,生产率可达 100 kg/h(年产500吨),茶浓缩汁浓度可达20%(Brix),并且透光率高,易于溶解,能保持茶叶风味,并可去除中、下档茶苦涩味重等部分不足,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热浓缩产品。  相似文献   
9.
绿茶加工的保绿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的叶绿素含量是衡量绿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确保叶绿素少遭破坏,一直是人们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现行的绿茶加工工艺对叶绿素破坏较多,往往导致成茶色泽偏黄,甚至发枯发暗,汤色泛黄,明亮度差,品质受损。沈培和等人曾从改进制茶工艺角度对绿茶的保绿问题进行过探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使用化学试剂角度进行绿茶保绿的研究,国内尚少见报道。为此,笔者近年试验探索一种在绿茶加工中使用添加化学试剂(称之护绿剂)的保绿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作一介绍。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的茶鲜叶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内龙井43品种的一芽三四叶。 供试的护绿剂有硫酸铜(CuSO_4)、氯化镁(MgCl_2)、碳酸钙(CaCO_3)、碳酸氢钠(NaHCO_3)、氯化钠(NaCl)、无水亚硫酸钠(Na_2SO_3)、环化糊精(β-CD)共7种,均为分析纯。 2.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咖啡因茶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成  权启爱  金寿珍 《茶叶科学》2003,23(Z1):68-72
以热水杀青方式脱除茶叶中的咖啡因,结合脱水、揉捻、干燥工序,所制成茶的咖啡因脱除率达到67%,其它主要内含物保留率达到82%以上,具有传统绿茶的风格。茶叶捞青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咖啡因脱除效率高、节水节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