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为亲本,建立了杂交(正交)乌♀×瓦♂、(反交)乌♂×瓦♀及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自交4个试验组合,鱼苗在水泥池培育51d,放入土池网箱养殖,在412、710d分别测定了相应的生长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51、412、710d3个生长阶段比较,正交组合(乌♀×瓦♂)全长、体质量均大于反交(乌♂×瓦♀)和自交组合。整个试验期间4个群体质量绝对增加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特定生长率则下降。质量增加率以正交组最高,412、710d时,杂交组高于自交组,正交组与自交组差异显著(P<0.05),反交组与瓦氏黄颡鱼自交组差异不显著(P>0.05)。(2)3个生长阶段子代群体肥满度,以瓦氏黄颡鱼自交组最大。(3)杂交组在3个生长阶段均有超亲优势,分别相差1.005倍、1.472倍、1.818倍。(4)证明乌苏里拟鲿与瓦氏黄颡鱼属间杂交及育苗生产可行。  相似文献   
2.
两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80尾黄颡鱼随机分成3组,即Ⅰ、Ⅱ、Ⅲ组,每组3重复,Ⅰ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Ⅱ、Ⅲ为试验组,分别在投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01%的芽孢杆菌与0.01%低聚糖复合制剂(Ⅱ)和1%中草药免疫增强剂(Ⅲ),连续投喂60天,测定了黄颡鱼增重率,成活率及胃肠消化酶,肝胰,血清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均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的增重率,成活率(P<0.05)。Ⅱ组胃消化酶,肠蛋白酶和和Ⅲ组胃消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提高显著(P<0.05),但Ⅱ组和Ⅲ组肠淀粉酶活性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肝胰ACP,肝胰AKP,肝胰SOD,血清ACP,血清AKP活性均不同程度提高。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黄颡鱼的生产性能及消化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 为提高青鱼生长率,降低放养量,提高单位面积净产量,缩短饲养周期,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在青鱼苗当年育成“条丝”试验的基础上,1984年进行了将“条丝”在二龄青鱼池内育成过池鱼种,并套养成鱼的高产试验,结果亩净产达781.45公斤。其中青鱼亩净产231.45公斤,规格750—1250克,这为三年养成达2.5公斤以上的食用鱼打下了基础。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生物学统计方法对2700尾斑点叉尾[鱼回]苗种全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斑点叉尾[鱼回]苗种全长主要集中在15.5—17.5cm,体重主要集中在20~35g;体重与全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09X2.933。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域青虾池塘养殖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淡水江河湖泊中。我们于2002年从长江和太湖选择性状优良的天然原种青虾,进行移植驯化养殖,同时开展人工繁殖青虾苗种(子一代),然后和多年养殖青虾苗种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进行了成虾养殖对比试验,以探讨不同水域青虾池塘养殖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6.
池塘主养青鱼的生态因子与综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82—1984年所进行的池塘主养青鱼的鱼类混养密养结构、鱼的生物量与增长量、投饵量与饲料报酬、养殖周期与鱼种培育,以及相关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周期等研究成果。设计和进行了主养青鱼和青草鱼并重饲养的两型混养密养结构以及三个产量级别(亩净产鱼500、750、1,000公斤)的对比试验,追踪观测了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变化周期,研究了改造鱼池条件、调整混养结构、改善水质、测报溶氧、增氧投饵、培育大规格一、二龄鱼种以及应用免疫防病等综合技术,促进了主养青鱼池塘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池塘水体生产力。经核产验收:1984年5口、50.68亩试验池平均亩净产994.77公斤,其中3口池达1000公斤以上,2口池在950公斤左右。500、750公斤级池的平均净增重为4.66倍,最高达5.25倍;1000公斤级池的平均净增重为4.17倍,最高的达4.69倍。青、鲤、团、鲫、草等优质鱼比例占净产量的75%左右,净利润率在62.75±8.5%,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文还分析得出了主养青鱼亩净产500、750、1000公斤三级池塘的有关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生态条件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群落在水产养殖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构建机制对了解池塘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中细菌群落机构特征,并分析了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春季样品相似性较高。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池塘水体细菌群落间有明显的差别。线性判别分析显示,冬、春和秋季的特异性优势菌群较为丰富,冬季和春季分布较为集中,分别集中于浮霉菌、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秋季特异性优势菌群分布特别分散,而夏季优势细菌类群最少,只有绿弯菌门厌氧绳菌属1个属具有显著优势。环境因子中,透明度和总溶解性悬浮物与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相关(<0.05),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最大。本研究旨为斑点叉尾鮰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底栖生物对黄颡鱼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底栖生物不同生物量对黄颡鱼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试验水体,以三角帆蚌、螺蛳作为净水生物,每种底栖生物分别设3个不同生物量,三角帆蚌的生物量为3 600 g/m3、7 200 g/m3、10 800 g/m3;螺蛳生物量为285 g/m3、428 g/m3、571 g/m3.每周取样1次测定总氮、总磷和COD,每6 d取样1次测定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处理60 d后测定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的净水效果较螺蛳好,生物量在7 200 g/m3时,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对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及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8%、37%、40%、54%、30%,并且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也最高.螺蛳生物量428 g/m3时,对总氮、亚硝态氮、CO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因此,在黄颡鱼养殖水体中每立方米放养12只三角帆蚌(生物量7 200 g/m3),能够有效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并提高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  相似文献   
9.
水生植物对黄颡鱼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和苦草4种水生植物对黄颡鱼养育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花生生物量为715 g/m<'3>时,养殖水体氪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74%、45%;水葫芦生物量为1072 g/m<'3>时,水体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67%、75%、96%、86%,黄颡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提高;水浮莲生物量为1 072 g/m<'3>时,水体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61%、33%;苦草生物量为129 g/m<'3>左右时,水体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49%、50%、98%、86%,黄颡鱼增重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显然,放养水葫芦、种植苦草降低了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从而改善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促进了鱼体生长.水葫芦最适生物量为1 072 g/m<'3>,苦草最适生物量为129 g/m<'3>.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群落在水产养殖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构建机制对了解池塘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京地区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池塘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整个年度水体细菌群落呈现出连续的演替特征,冬季与春季、夏季与秋季的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优势菌群主要为蓝藻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环境因子中,总溶解性悬浮物(TDS)、水温(Temp)、酸碱度(pH)、亚硝酸盐(NO_2~--N)和总有机碳(TOC)与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相关(P0.05),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塑造影响也最大(r~2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