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朝阳县东大道乡榛子-谷子、枣-谷子、核桃-谷子农林复合模式及谷子纯农地的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对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榛子-谷子复合模式对表层(0~20cm)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最大,与谷子纯农地相比,其土壤容重降低了5.69%,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5.51%。榛子-谷子复合模式对于0~20 cm土壤的化学性质的改善效果显著,其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其它用地模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并均高于其它模式;枣-谷子复合模式的20~40 cm及40~60 cm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高于其它模式;榛子-谷子复合模式0~20 cm土层脲酶的含量最高,与谷子纯农地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脲酶含量提高了23.15%;枣-谷子复合模式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含量最高,在20~40 cm、40~60 cm土层枣-谷子复合模式3种酶的含量均高于其它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矸石山立地条件下树龄为10 a的刺槐、火炬树、白榆、中国沙棘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植被( CK)共5种恢复模式下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测定的14个土壤属性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选取敏感性指标,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继而用TOPSIS法对不同植被恢复土壤质量改良效果进行多目标评价。 PCA分析剔除了Pb、Cd和脲酶等3个指标,建立了包括Cu、Cr、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pH、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O层厚度以及直径<2 mm粒级含量等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 TOPSI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对矸石山土壤质量改良均有显著效果,其Fi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白榆(0.70)、刺槐(0.62)、火炬(0.60)、中国沙棘(0.55)、CK(0.2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