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科学评估耕地细碎化治理的适宜性与必要性,并进行合理的整治分区有利于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空间布局,促进三生空间协调发展。该研究以典型山区县及资源型城市江西省德兴市为例,基于村域尺度,从生产适宜性、空间集聚性、管控约束性3个视角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叠加评价法对耕地细碎化进行评价,借助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法开展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村耕地资源生产适宜性良好,均值为0.558;空间集聚性一般,均值为0.350;管控约束性标准差大于均值,各村差异较大;耕地细碎化治理适宜性较高,均值为0.711。2)统筹评价结果将德兴市划分为高质保障区、综合整治区、设施优化区、集约整合区以及现状维持区5区,基于各区生产适宜性、空间集聚性与管控约束性差异制定差别化整治措施与治理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耕地细碎化整治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把握城市碳排放国情、制定合理减排方案,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区域减碳降排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潜力。【结果】(1)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逐年递增,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呈阶段性增强趋势,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高—高集聚区域由东部向北部移动,低—低集聚区域由西部向南部移动。(3)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重心在110°~115°E,34°~36°N迁移,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西地区。(4)在控制人均碳排放量增长方面,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显负向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显正向促进作用,促进作用强度显著高于抑制作用强度,使得人均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5)不同省市减排潜力差异明显,减排潜力较大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华南南部等地区,其中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山东、湖南、广西、海南、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减排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具有较强的时序阶段性和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