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文利用ECMWF模式产品、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出现的暴雨,局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探讨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沈阳地区雨量分布差异的原因,同时探讨水汽输送特征,重点分析干、湿空气路径和大气可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1)沈阳地区雨量严重分布不均,主要是回波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断裂,北段回波影响沈阳的中北部地区,沈阳市区的强降水是在暖区环境中产生的"列车效应"造成的,而不是ECMWF模式预报的系统性的锋面降水。(2)锋面降水未产生的原因:强对流云团的不断发展,使其后部的下沉气流加强,切断了锋面附近的水汽供应,进而导致模式预报的系统性降水的减弱和消失。回波断裂的原因:回波北段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南段强度维持,下沉气流同时也切断了云团之间的水汽供应。(3)925h Pa和850h Pa水汽都来源于西太平洋,700h Pa水汽来源于南海和孟加拉湾,干空气(550h Pa)主要是沿着偏西路径。随着强降水的临近,850h Pa和700h Pa水汽输送明显加强。强降水发生时,700h Pa层干侵入明显,850h Pa和925h Pa水汽输送平稳。强降水间隙时,700h Pa干侵入减弱,850h Pa和925h Pa水汽输送减弱。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值较强降水的发生提前2~3h。  相似文献   
2.
旨在应用配料法和多种观测资料对冰雹天气进行分析,以提高强对流预报准确率。采用基于构成要素的预报方法(配料法),综合使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5年6月1日下午发生在葫芦岛地区的以冰雹为主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处于东北冷涡控制下,高空急流,低层切变;午后地面升温,大气边界层充分混合,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条件;低层水汽幅合,强烈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高度组织化的超级单体风暴产生和发展。辽宁西部的探空特征影响显著,对午后天气变化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合理利用"配料法"的预报思路,结合常规观测资料,运用雷达外推产品,可以把冰雹预报时间提前数小时。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15年自动站降水资料,研究了辽宁地区长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历时强降水高空主要影响系统有:纬向环流、鄂海阻高、贝湖高压;地面主要影响系统有:高压后部、蒙古气旋、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台风。高空影响个例最多的为鄂海阻高,地面影响个例最多的为蒙古气旋。长历时降水存在3个大值年,分别为2010年5次,2012年8次,2013年7次,长历时降水高发时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下旬。长历时降水午后发生较多,14—17时为1个上升趋势,午后频数的增加可能是午后对流明显,强降水易发。辽宁省长历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和东部地区,小时雨强最大为丹东五龙背站90.6mm;长历时降水明显呈东多西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自动站地面观测数据和NCEP1*1实况数据对地面水汽通量散度在2016年汛期暴雨预报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对于7个短时大暴雨个例预报效果进行应用检验,其中有6个例地面水汽通量散度能够提前2-4小时出现负值中心;通过对比预报效果差异两个短时大暴雨个例,得出两者影响系统均为高空槽,低空850hPa均存在切变线系统,均存在CAPE大值区,降水性质均为对流性降水;两个个例降水前期水汽输送程度差别明显,0801个例前期低空850hPa西南气流风速较小,水汽输送较弱,并且近地面以偏北风辐合为主,相对较干;0813个例低空850hPa西南气流强劲,降水前期水汽输送效果明显,近地面偏南风辐合为主,加强近地面湿度形势;0801个例水汽输送地区位于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缓,不利于水汽的累计;0813个例水汽输从地势低的平原向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区进行输送,由于地形抬升阻挡作用,极易造成水汽堆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